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小組討論拾穗:全球城巿宣教面面觀

時代論壇訊.開普敦

2010年10月25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城巿宣教從來是個具挑戰的議題,一方面隨著都巿化的發展,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巿尋找機會,社會文化與價值產生巨變。另一方面,城巿化將大量不同背景的人聚在一起,各自成不同的社區群組,也成為當地教會「送上門」的福音機會。

大會在十月廿二日(週五)下午的小組討論時間,其中一項就是討論城巿宣教,講員包括來自美國紐約的知名牧者及暢銷書作家Rev. Timothy Keller;曾在加拿大滿地可長期牧養一間多種族教會,現時經常在加拿大和中非教學的Jose DeSilva;以及在菲律賓協助貧民及保護土地權益的律師Raineer Chu。


Timothy Keller
Timothy Keller在會上簡單提及關於如何在今天的城巿裡建立處境教會(Contextual Churches)。他強調,將個別地區的教會經驗照單全搬到同一國家的城巿裡做一次,並不可行,因為處境完全不同。城巿的處境教會要關注的,包括:

對不同文化高度敏感,明白會內所面對的不同文化衝突,甚至被指摘為文化歧視,份屬正常,重要是永遠保持聆聽的態度。
重視協助會眾將信仰和工作整合。
對社會的高速轉變和失序處之泰然。
跨界向不同處境種族文化的人多加了解,傳揚福音。
關顧貧窮,成為社會見證,讓未信的也折服;否則可能被視為為擴展地盤尋求經濟利益而只顧傳福音。
針對藝術工作者,視之為一個完全不同的族群,以獨特的手法開展福音工作。
在牧養工場裡作神學教育,別將神學教育抽離學生的生活脈絡和處境。
緊記一個城巿的福音工作,不可能由一間教會做得完,不同宗派傳統的教會對不同的人有獨特的吸引力。

Jose DeSilva

Jose DeSilva引用非洲三個出現大規模種族屠殺的國家(盧旺達、布隆迪,以及達爾富爾地區)為例子,強調對於大量從不同國度湧入城巿尋找機會的人,教會若不傳揚公平相待的信息,反而在一些事件上失去持平,對個別族群有所偏袒,最終會失信於人;到最後衝突發生了,教會也無能為力。


Raineer Chu
而Raineer Chu就強調,教會不能將關顧貧窮的責任交給立法與政治,那是教會的失職。對於城巿社會結構裡頂層的「金字塔建立者」和底層的「關係建立者」,教會固然兩者都要關顧,但前者其實相當精英,也常常忽略貧窮人,又非人化;最終,教會要讓兩者能攜手合作。他說,神是移民漂流者的神,這是城巿宣教的重要一環,教會不能忽略或拒絕。

他也批評,近年所謂的新興教會(Emerging Churches),只是對教會舊有事物的反動(Reactionary),最終會如同將嬰孩連同洗澡水一同倒掉。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