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專訪關懷貧窮學校校長葉漢浩

不是學校的學校.不是校長的校長

2010年08月09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新福事工協會去年開辦一所「學校」。這學校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學校:沒有校舍,沒有可供升學考試的課程,但卻真實地教導年輕人一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知識。

  這學校的校長,也不是大家所理解的校長:沒有校長室,沒有薪金,但卻真實地實踐教育的真實意義──為社會作育更多以人為本而非只顧「篤機賺錢」的人才。

  這學校名叫「關懷貧窮學校」;這校長是有十二年教學經驗、現正準備在神學院攻讀哲學博士的葉漢浩。以下為部分內容:

  顧名思義,「關懷貧窮學校」的課程與「貧窮」有關:

  一、透過課堂由導師向學生剖析貧窮問題的現況、成因、政策;

  二、安排學生探訪貧窮家庭,讓學生實地了解富裕社會的另一面相;

  三、為學生提供「工作實習」,讓他們親身參與拾紙皮、清潔工的工作……真實感受何謂貧窮。

  「關懷貧窮學校」沒有固定校舍,它的校舍是全港各區數以百計的學校。任何學校希望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心貧窮人,也可聯絡新福邀請「關懷貧窮學校」開辦課程,作為通識教育、課外活動或另類學習。


葉漢浩與太太及兒子

  那麼,這所「貧窮學校」的校長,是否要「夠窮」才能擔當?

  葉漢浩童年確實貧窮,媽媽在麻雀館工作,爸爸「行船」,有船期才「有糧出」,遇上沒船期的日子,一家人便要賒借度日:「那時我成績很差,暑期功課不能不抄,因為父母不懂教,又沒錢給我補習。」

  中三以前的他,強項是羽毛球,曾入選香港青年軍,經常出入當年仍稱「銀禧」的體育學院。直到中三那年,在電視看見六四的畫面,從此改寫了人生:「以前只懂打球,不是贏便是輸,日子很簡單。但六四讓我發覺人生不是『打場波』,真的有血有肉,我們必須為自己作選擇……

……讀神學期間,他到新福實習。自問一向關注貧窮新聞,又出身貧窮家庭,更在大學讀過經濟,葉漢浩覺得自己對貧窮問題相當了解。但在首次跟隨新福同工探訪天水圍一位基層婦女後,便驚覺自己原來從未真正認識貧窮:探訪三小時,對方哭了兩小時訴說家裡沒飯沒奶粉、如何被親友欺負等:「每個貧窮家庭也有其故事,是只懂甚麼堅尼系數的我從沒想過的!」

  後來他在青衣遇見一位婆婆,見她拾紙皮很辛苦,便上前給她二十元,怎料對方笑著說:「我夠!」這句「我夠」令葉漢浩非常震撼:「她不是說『唔要』,也不是說『我有』。我們常以為窮人『冇錢』,『冇錢』我們便『幫佢』。但原來貧窮人有他們的想法,是我們一直誤解的。」

  他由此發現社會、教會常說關懷貧窮,但原來大家都只是「隔岸觀火」:「我們需要『學習貧窮』,而不是在冷氣房裡『分析貧窮』。我們要真正走到窮人的狹小居所,才能透過那高溫、局促、異味,明白貧窮是甚麼回事……」

  於是,他向新福撰寫成立「關懷貧窮學校」的計劃書,結果與總幹事梁友東牧師一拍即合,梁牧師立即調動人手和資源「創校」,並委任葉漢浩當義務「校長」。創校一年來,他們除與四、五間學校在個別活動上合作,更為一間大學和三間中學逾百名學生提供持續一年的課堂、家訪和實習,讓他們深入認識貧窮問題;早前又主辦「全港中學生貧窮要聞選舉」及新聞短評比賽,推動社會和青少年關注貧窮問題。

  「我們不期望同學能即時做甚麼,但卻希望他們對貧窮問題有親身的了解,將之內化。日後不論他們成為官員、商人、老師、社工還是『賣豬肉』的,也在各自的崗位、按各自的條件為窮人做點事……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toyumi

希望對貧窮問題有親身的了解,將之內化。日後按各自的條件為窮人做點事……

發言日期:201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