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哥德史密斯:被差遣 使神在萬民中得榮耀
記者雷式明桃園報導
2010年07月14日
第十一屆青年宣道大會講員之一、英國萬國宣教學院創辦人馬丁•哥德史密斯(Martin Goldsmith),12日分享「整全的宣教觀」表示,聖經宣教「Mission」的原文提醒今日的基督徒,宣教就是被神差派,要使神在萬民中得榮耀。
哥德史密斯是德裔猶太人,長期在印尼蘇門答臘接觸穆斯林及華人教會。他指出,因為神創造萬有,萬有都是屬神的,每個人都能和神建立生命的關係。他說,末世的婚宴,許多的外邦人將與以色列人生活在一起敬拜主,就是教會、團契存在的目的。
哥德史密斯表示,啟示錄中記載14萬4千人,在英文是說144千人被請去赴羔羊的婚宴。他解釋,144數字是表示以色列12個支派及新約12個門徒相乘的數目,千人形容很多的意思。
神選召個人及群體
哥德史密斯開宗明義說,「宣教」(Mission)就是被差派與神同工,宣揚救恩,並使神在萬民中得著榮耀。他約翰福音廿章21節父怎樣差遣耶穌,耶穌也怎樣差遣我們。
哥德史密斯說,為了成就這目的,我們被選召跟隨基督,服事眾人與教會。神是萬有的主,神創造所有人,所有人都應愛神,創世記十一章記載人沒有愛神、崇拜神,反而去建巴別搭,神就把人分開,有不同的國土、不同語言。
後來,神揀選亞伯拉罕及其後代,要成為服事人的器皿,使地上的萬族因他得福,以色列所有的家庭就是宣教的基礎。
神選召個人,也是選召群體,成為萬族的祝福。因此,以色列人要活出屬神的生活,成為聖潔的國度,彰顯神的奇妙與聖潔,顯明上帝的真實。
吸引萬國歸向錫安
哥德史密斯解釋神揀選以色列的目的在吸引萬國歸向錫安,像蜜蜂被花蜜吸引,好像磁鐵吸鐵一樣。他並以蘇門答臘華人教會有好行為,吸引北邊的亞齊人來到教會,有六名亞齊人看見華人教會主日崇拜後走出教堂的樣子,感覺出他們不一樣,然後加入教會受洗歸主。
向外邦人傳福音
他表示,以色列人的生活模式就是宣教,但猶太人只關心猶太人並沒有向外邦跨界,舊約的約拿被派到外邦人是例外,但他只關心自己的同胞,拒絕差派,就被大魚吃掉。
哥德史密斯是猶太人基督徒,他很難向猶太人說明自己要向外邦人傳福音,作宣教士。他也想像保羅很難向猶太人說明他是外邦人的使徒。但是新約時代,耶穌主動向撒馬利亞井旁的婦人,解釋生命的活水,就是向外邦宣教的榜樣。
他解釋羅馬書的「因信稱義」是針對當時的猶太人說的,不是以為遵行律法就可以稱義。但是羅馬書十一章指出當外邦人數目滿了,以色列全家要得救,給了以色列人另開了出路。
哥德史密斯說,有一天,萬國萬民在神的寶座聚集一同敬拜,都是我們的神動了善工,而且成全善工。
他鼓勵大家為主所用,因為我們是被主重價買贖回來的。因此,保羅以神的慈悲勸我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因為神的慈悲,我們可以將身體獻上,如此行乃是理所當然。
(圖為馬丁•哥德史密斯分享,神對我們的選召。蔡明憲╱攝影)
2010.07.14
哥德史密斯是德裔猶太人,長期在印尼蘇門答臘接觸穆斯林及華人教會。他指出,因為神創造萬有,萬有都是屬神的,每個人都能和神建立生命的關係。他說,末世的婚宴,許多的外邦人將與以色列人生活在一起敬拜主,就是教會、團契存在的目的。
哥德史密斯表示,啟示錄中記載14萬4千人,在英文是說144千人被請去赴羔羊的婚宴。他解釋,144數字是表示以色列12個支派及新約12個門徒相乘的數目,千人形容很多的意思。
神選召個人及群體
哥德史密斯開宗明義說,「宣教」(Mission)就是被差派與神同工,宣揚救恩,並使神在萬民中得著榮耀。他約翰福音廿章21節父怎樣差遣耶穌,耶穌也怎樣差遣我們。
哥德史密斯說,為了成就這目的,我們被選召跟隨基督,服事眾人與教會。神是萬有的主,神創造所有人,所有人都應愛神,創世記十一章記載人沒有愛神、崇拜神,反而去建巴別搭,神就把人分開,有不同的國土、不同語言。
後來,神揀選亞伯拉罕及其後代,要成為服事人的器皿,使地上的萬族因他得福,以色列所有的家庭就是宣教的基礎。
神選召個人,也是選召群體,成為萬族的祝福。因此,以色列人要活出屬神的生活,成為聖潔的國度,彰顯神的奇妙與聖潔,顯明上帝的真實。
吸引萬國歸向錫安
哥德史密斯解釋神揀選以色列的目的在吸引萬國歸向錫安,像蜜蜂被花蜜吸引,好像磁鐵吸鐵一樣。他並以蘇門答臘華人教會有好行為,吸引北邊的亞齊人來到教會,有六名亞齊人看見華人教會主日崇拜後走出教堂的樣子,感覺出他們不一樣,然後加入教會受洗歸主。
向外邦人傳福音
他表示,以色列人的生活模式就是宣教,但猶太人只關心猶太人並沒有向外邦跨界,舊約的約拿被派到外邦人是例外,但他只關心自己的同胞,拒絕差派,就被大魚吃掉。
哥德史密斯是猶太人基督徒,他很難向猶太人說明自己要向外邦人傳福音,作宣教士。他也想像保羅很難向猶太人說明他是外邦人的使徒。但是新約時代,耶穌主動向撒馬利亞井旁的婦人,解釋生命的活水,就是向外邦宣教的榜樣。
他解釋羅馬書的「因信稱義」是針對當時的猶太人說的,不是以為遵行律法就可以稱義。但是羅馬書十一章指出當外邦人數目滿了,以色列全家要得救,給了以色列人另開了出路。
哥德史密斯說,有一天,萬國萬民在神的寶座聚集一同敬拜,都是我們的神動了善工,而且成全善工。
他鼓勵大家為主所用,因為我們是被主重價買贖回來的。因此,保羅以神的慈悲勸我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因為神的慈悲,我們可以將身體獻上,如此行乃是理所當然。
(圖為馬丁•哥德史密斯分享,神對我們的選召。蔡明憲╱攝影)
2010.07.14
| 網友回應 |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新聞導覽
- 上一則:TOD十週年 差派十宣教士
- 下一則:王裕一:神用你創造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