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柏祺及赫傑遜談職青牧養

「2035」教牧研討會

2010年07月07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拓思路國際文化教育協會主辦,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商區福音使團、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深福協會、真証傳播、柏祺大學研究院(香港)、循道衛理聯合教會觀塘堂協辦的「2035」教牧研討會,昨日(七月五日)在位於觀塘商廈觀點中心內的Methodist City Space舉行,有大約五十位職場牧者及信徒領袖參加。所謂2035,即20至35歲的年輕專業人士和職場信徒。



柏祺:Human-doing vs Human-being

致力城市宣教的柏祺大學研究院創辦人柏祺博士,在主講專題時指出2035的牧養是全球性的問題:「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入大學都選讀經濟而不選哲學,因為大家都追求金錢和工作上的成就。」他以中東地區的福音派基督徒為例,由於在社會上是三等公民,因此父母很重視子女的教育,為他們安排最好的學校,期望他們將來出人頭地,過程變得「程式化」。柏祺指這是城市化世界的普遍現象,青年人不斷被社會的程式淘汰,大家都忙於追求成功,結果成了human-doing而非human-being。

他提到從前的世界有很多逃避程式的選擇,青年人可以到工廠或農場工作,可結婚生子後再讀書,又或當軍,又或半工讀……但城市化局限了青年人的路,結果互聯網成了他們的逃避──在當中他們可創造另一世界,因而出現濫用和成癮的問題;青年人亦變得早熟,很早便跟人發生性行為,因為他們沒有成長期。

柏祺指青年人覺得教會是很悶的地方,因為教會的一切都由成年人控制。他認識一所由青年人主導的教會,牧者穿色彩斑爛的短褲上台,講題是「我為甚麼與首任妻子離婚」,這是一般教會無法接受的,但青年人卻很受落,因覺教牧願意真誠分享自己的經歷,因此他們也樂意在教會分享自己的事。

他提出四種現時最能吸引人的教會聚會方式:

一、慶典式。因為信徒在生活裡遇到很多苦痛,因此不少人渴望在教會得到釋放、透過高唱詩歌體會靈裡自由。
二、細胞式。聚會以一個家庭、一個小組為單位,因為不少信徒生活繁忙,他們很渴望能在小組中與人建立真正相遇的關係。
三、使命式。柏祺認識一所教會,每年要會友重新登記會籍,登記條件是必須在使命小組裡服事不同群體(如難民、無家者等),經小組提名才能再次成為會友:「這教會強調的是behaving而非believing。」
四、 文化式。不少青年人都怕了傳統教會的聚會模式,因此有牧者選擇在酒吧、在家中舉行聚會,與信徒把酒談道,又或點起蠟燭唱詠泰澤詩歌,柏祺指這類輕鬆聚會確實吸引不少人。

赫傑遜:Stress, Isolation and Diffidence

劍橋大學倫理及領導學講師赫傑遜牧師在下午的專題中則分析,基督徒在職場上面對三項挑戰:stress(壓力), isolation(孤立)和 diffidence(缺乏自信)。他指職場信徒在工作的高要求下,受到很大壓力;而要在職場堅持基督徒的價值,往往會因為與世界的道德標準不同而被孤立;這令到信徒沒有足夠自信在職場裡承認自己的基督徒身份,為神作見證。

他鼓勵信徒接受四項上帝給我們的挑戰:

一,遵行神的旨意(徒十三36)。就如聖經記載大衛遵行神的旨意,職青也要尋找上帝在他們身上的召命,在他們的角色中、在他們的時代裡發揮影響力;
二,成為活祭(羅十二1-2)。在職場上獻上全人作活祭,並在世界的價值中認清耶穌的榜樣,學像耶穌的品格而心意更新變化;
第三,作鹽作光(太五13-16)。鹽有防腐作用,光則能發出警告,職青信徒也應在職場抵抗邪惡,並在道德上作帶領作用、告示危險;
四,看見大圖畫,看見世界的希望。赫傑遜指世界的進程是由創世、人類墮落開始,再邁向耶穌的救恩和對未來的盼望。

赫傑遜指基督徒的影響力就是參與上帝的管治,令社會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他最後以但以理的故事激勵會眾,指但以理是一個融入巴比倫環境但仍對主忠心的事奉者,正好作為職青信徒的榜樣。

灣仔堂:行業小組輔助分齡牧養

大會亦邀得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及循道衛理聯合教會觀塘堂的教牧及信徒領袖分享他們服事職場的方法。

灣仔堂主任牧師麥漢勳及職場事工主任袁海柏提到,以團契╱小組作分齡牧養的傳統牧養模式,在信徒踏入2035階段便開始鬆散,因此該堂加入行業小組╱功能小組,以及個別的「人生教練」去鞏固牧養:

※行業小組。讓職業相同的信徒彼此分享工作的問題,從而一同尋找解決之道
※嚮導(mentor)。是一個為期九個月的journey而非program,重點是嚮導和職青同行學習,讓人生經驗豐富者成為資源供應者,初出茅盧的年輕人能有途徑隨時請教
※教練(coach)。教練協助比職青年輕一點的大專生定出成長目標或工作目標,再指導他們逐步達成
※使命小組。名為MAD──Make A Difference,鼓勵年輕人一同參與一項服事,不一定是甚麼大事,重要是用心去做出不同,過程中與社會和其他信徒結連
※生涯規畫。透過工作坊╱營會模式,讓參加者認識自己、了解職場要求和環境,並獲得信念和價值觀的教導

觀塘堂:商廈據點針對服事

觀塘堂主任牧師盧偉旗及Methodist City Space管委會主席譚立信弟兄亦分享該堂服事2035的新方式。他們有見觀塘近年有多棟商貿大廈相繼落成,在職人士愈來愈密集,普遍特徵是工時長、精神緊張、身心靈疲乏。因此,觀塘堂與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處合作,三年前開始在商廈裡開設Methodist City Space,為在職人士提供不同聚會:

※午間聚餐。每次有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分享信仰經歷
※週五崇拜。每次邀請在職人士分享工作中的見證,教牧信息亦針對職場生活
※職青牧區。讓信徒彼此分享在工作上的掙扎

盧偉旗希望Methodist City Space能讓2035信徒經歷到responsible grace:透過被接待、被服事,讓他們的心靈得到休息,在上帝的恩典中激發他們作出回應。他指教會若要從事職場宣教,便要做得「專」:以專人、專時間、專地方去做,不能抱「搭單」心態,並強調動員資深在職信徒參與的重要,譚立信便是一例,他本身是測量師,有穩定的家庭、豐富的人生閱歷以及事奉神的熱心──盧偉旗相信各教會也有這類熱心的專業人士,教會應推動平信徒運動,不必事事由教牧做主導。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