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青少年寬恕教育 「敢愛敢不恨」

記者蔡惠玲台中報導

2010年07月02日

基督教論壇報

推薦本篇新聞 : 31


「寬恕等於和好嗎」?「寬恕等於不生氣了或忘記嗎」?雙福基金會於六月26日至27日在台中真道堂舉辦「敢愛敢不恨-青少年寬恕教育種子教師訓練」,透過影片、故事、音樂、體驗等,讓實際參與課程的弟兄姊妹釐清寬恕的概念,體會到寬恕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同時願意試著朝著饒恕的方向,讓傷害自己許多年的人不再綑綁自己。

  雙福基金會生命教育部代主任蕭依吟說,寬恕並不代表要跟對方和好,也不代表不再生氣或是忘記,尤其是對被性侵的人來說,「和好」是件危險的事情。和好是雙方的決定必須再建立信任關係,但是寬恕是自己決定,鑰匙要自己手上,決定放手,不再定睛在自己的傷害上,決定換個角度來看事情。

  寬恕不代表和好

  蕭依吟表示,目前新聞有些大幅報導基督徒被害人饒恕加害人的故事,但是對於基督徒而言,如果沒有辦法從上帝支取力量真正經歷饒恕,「寬恕」如果僅僅只是理性的字眼,卻無法進入心中,這只是在基督徒身上再加諸一個做不到的品格,所以這是「敢愛敢不恨」希望在教會內推廣的原因,在過程中可以讓弟兄姊妹實際釐清寬恕的概念,同時經歷願意選擇饒恕的過程。

  課程一開始首先讓每個人在心形的卡片寫下向上帝說一個小秘密-「自己需要饒恕的對象」,課程中有《生氣大捕帖》,寬恕首先是察覺到自己隱藏的怒氣、羞愧等情緒,這些隱藏的情緒不僅對自己的身心靈帶來影響,如身體有疾病,同時也對人際互動產生影響,如不容易跟人相處,甚至對上帝的愛感到懷疑不容易相信。 透過發洩情緒、放鬆等對於這些隱藏的怒氣有暫時的影響,但是真正的方式是「原諒」。

  故事音樂帶領體驗寬恕

  課程中透過故事「小男生哲秀小時候聽信一位陌生人的話,結果媽媽送給他的新衣服被偷,回家後被媽媽毒打一頓,20年後,哲秀從朋友口中知道,原來是因為朋友的爸爸偷衣服送給他當生日禮物」。

  各組的人透過角色扮演去體會故事人物的心境,並且發揮想像力如何發展故事結局,如:20年的冤屈終於真相大白,哲秀是否願意饒恕偷他的衣服的陌生人?

  蕭依吟在課程中提到有些人最難饒恕的是自己,有時在面對人生的暴風雨來臨時,對於上帝的良善也會質疑?

  求上帝賜力量寬恕對方

  課程最後有「送你一份愛的禮物」時間,讓弟兄姊妹寫在一張小卡片中下對於傷害自己的人的話,也許是還不能饒恕,但是願意朝向饒恕的方向努力,求上帝賜下力量等。

  2008年雙福基金會開始「敢愛敢不恨」寬恕教育課程專案計畫,課後問卷調查八成以上的青少年對於寬恕有更多認識,二成的青少年願意選擇饒恕傷害自己許多年的人。目前專案計畫有分成兩種,專案一像是針對寬恕教育種子教師訓練,種子教師實際體驗寬恕並可以帶領慕道友或小組。專案二是針對國高中生青少年寬恕教育。詳洽蕭依吟代理主任(02)23922993分機11。

  圖說:「敢愛敢不恨」寬恕教育,讓弟兄姊妹實際體驗寬恕。(蔡惠玲攝影)

  2010.06.29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