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邦:研讀聖經首重協調性
2010年05月26日
播道會神學院已於五月廿一日早上假播道會恩泉堂主辦聖經講座,由奧斯邦博士(Dr. Grant R. Osborne)主講「聖經無誤於廿一世紀過時了嗎?」,以及加里史密斯博士(Dr. Gary V.Smith)主講「以賽亞書四十至五十五章寫作對象是被擄之民?」,吸引超過三百人參與。
踏進廿一世紀後現代的社會,雖有更多人對「聖經無誤」產生質疑,奧斯邦根據多年考察聖經的經驗,肯定地指出「聖經無誤」是不會過時的!他說:「聖經裡講芥菜種是最小的種子,這是否乎科學呢?其實耶穌只是用一個誇張的比喻。」他認為這是認識聖經的關鍵。
其中,最多人認為聖經有謬誤的地方是經文出現前後矛盾。對此,奧斯邦舉例說:「四福音長短不一,如主禱文在路加福音是較短的。其實作者是在很多材料中挑選的,這並非內容不同的錯誤,是不同的重點。」此外,還有聖經的統一性,不同經文對神學啟示的不統一亦讓人覺得矛盾。奧斯邦解釋這是整體的概念和個別地方解讀的分別。他重複地說:「研讀聖經最重要的是協調性。要從正反經文宏觀地看,才能發掘真理。」
奧斯邦講述了當下幾個派別對聖經權威的觀點。新正統主義認為聖經只是神話言的器皿之一,看聖經時,神的話會對讀者顯現出來。「巴特(Barth)堅持聖經有錯誤,但從沒舉出任何例子。」存在主義則認為聖經針對人類的處境,讓人掌握生活現實:「他們去除了聖經中的神話,不承認有位格的神。但我們怎麼能接受一個與我們無關的神呢?」自由主義者認為要除去聖經的權力主義,讓受壓的人得釋放。「但他們針對的是受政治和經濟壓力的人,聖經中受壓的則是因個人犯罪,藉耶穌而得釋放。」最後一個派別是後現代主義者:「他們拒絕所有真理,認為所有權威都過時。」奧斯邦指某些福音派認為神學不在細節上,細節有犯錯的可能,但教義上是無誤的。
他列舉聖經的章節,提出「聖經無誤」的根據。如民數記廿三章19節:「神非人,必不致說謊,也非人子,必不致後悔。他說話豈不照著行呢?他發言豈不要成就呢?」還有詩篇十二章6節:「耶和華的言語是純淨的言語,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以及提摩太後書三章16節:「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奧斯邦指聖經雖然有人的因素,但都是由聖靈感動寫成的。他強調聖經每一段都很重要,因為都是神所默示,神不會容許錯誤出現在默示中。他提醒,要小心研究經文,用禱告的心來看。
播道神學院神學科副教授李日堂回應時提醒會眾:「有些人自稱是後現代主義者,同時又是福音派,又相信聖經無誤,這樣可能的嗎?其實我未有答案,只是說出來希望大家一起想想。」另外,他認為「聖經無誤」是指字句上無誤的,否則,「教義上無誤」會引起很多含混的問題。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