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新聞封面圖

彰中第55屆宗教改革紀念聯合禮拜 再思因信稱義

2025年11月01日

來源: 教會公報 推薦: 推薦 0 分享: 分享至 LINE

【洪泰陽彰化報導】彰化中會第55屆彰化區會宗教改革紀念聯合禮拜,於10月31日晚上假蘭大衛紀念教會舉辦。禮拜特邀請台南神學院牧育長楊順從牧師證道,帶領現場95位會友,回想五百多年前馬丁路德所帶起的宗教改革,並從聖經馬太福音中耶穌的比喻,重新思考因信稱義的意義。楊順從證道時,引用馬太福音書21章23-32節經文內容,以「因信稱義」為題分享。他首先感佩會友,在美國商機龐大的萬聖節假期中,願意留在禮拜堂參與禮拜。

信是愛與悔改

楊順從表示,「信」是什麼?在希伯來書中提到,「信就是所向望的實在,及未看見的事的憑準」,而宗教改革強調因信稱義就是以信為核心,凡領受上主的愛者,若能開始以上主的愛來愛上主、愛人,必定藉著信靠上主而成,而非靠自己之力。信並不是講一個停止的狀態,而是一個不斷反省、不斷地悔改的過程。

楊順從表示,耶穌的比喻中說明了祭司與經學士們無法像收稅、娼妓們一樣的悔改來相信上帝國;掃羅如果不因著悔改,轉變成保羅,那他永遠是壓迫人的掃羅;也正如齊克果所說的,「信仰成了一種傳統和形式,以至於輕易地稱自己是基督徒,失去了信仰的親身體驗。特別是很困難地說出何謂愛,以及實踐出何謂是上帝的愛!」

效法耶穌的憐憫行動

楊順從強調,主耶穌來到世上,他不是帶來「宗教」,而是總是相信差他來世上的那位愛的上帝。耶穌所做出來的事,總是以憐憫對待人,無論是否在安息日,他都持續地醫病與趕鬼,耶穌未曾帶來所謂的宗教,反而是全新信靠上帝,這豈不是我們所要學習「信」的行為。

楊順從勉勵會眾們,從聖經經節中,因為信而要學習耶穌所講的那位大兒子,要知道必須有所改變;因為信,要學習保羅,不只改變,還要了解上帝的愛,並成為實際的行動。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是真正親近上帝,因信來稱義。

區會期盼再相聚

禮拜尾聲時,彰化區區長Qesuw Pusin(奎樹・布興)牧師在報告中介紹各參與教會的牧長同工們。他也特別介紹,今年適逢蘭大衛紀念教會設教60週年,教會將於11月15日舉辦運動會,並備有精美的限量完賽禮物,歡迎區會內教會的兄姊踴躍參加。他表示,雖然當日是區會最後一次聚會,但期盼在運動場上與眾兄姊們再次見面與彼此學習,增進彼此的屬靈生命與情感。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回到新聞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