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推動水資源改善方案 助東南亞掌握水源主導權
2025年10月28日
【陳俞含編譯】國際援助計畫中,為開發中社區援建的水井,有相當高的比例在啟用數年內便無法使用。為應對此問題,10月13日至17日,柬埔寨金邊舉辦WASH學院,結合教會、社區與科技的力量,推動水源改善、永續利用,以及衛生與環境清潔。
本計畫由聯合衛理公會全球事工部(UMBGM)及其韓國非政府組織夥伴「希望之橋」(Bridge of Hope)共同舉辦。WASH代表水資源(water)、公共清潔(sanitation)和個人衛生(hygiene),課程內容包括地下水文原理、水井選址的評估標準、幫浦的運作與維護技術、常見故障排除、社區水資源管理委員會的組織方法,以及建立維修基金的財務規劃。
在活動研討會中,來自東南亞各國的代表分享了農村水源現況。僅有四分之一的農村居民能穩定取得乾淨水源,且城鄉差距依然懸殊,最貧困的家庭無力負擔水源系統費用。此外,山區地形、分散人口和有限預算使得基礎設施難以持續運作;農業逕流、未管制採礦與廢棄物管理不善,讓地面水和地下水飽受威脅;氣候變遷導致的乾旱和洪災,也會破壞供水系統並汙染水井。即使在降水量豐富的地區,快速發展帶來的農業與工業廢水,也不斷侵蝕地下水品質,連居民自家水井都受到影響。
為了解決不同地區的水資源問題,事工部與韓國機構合作,開發出簡易高效的雨水收集淨化系統。聚浪成海(Waves to Oceans)有限公司執行長張明根(Myung Keun Chang)博士在主題演講中,向學員展示如何收集、儲存和重複利用雨水,並建議使用首次沖洗分流器、濾網和密封槽等設施,搭配定期清潔,以維護雨水品質。他也補充,雨水溢流不代表收集失敗,多餘的水流可以透過安全通道,回補地下水源。他將科學原理與管理責任連結,強調優良的設計只是一半的工作,另一半則要靠社區持續維護。
培訓課程結束後,學員前往坎博爾(Kambol)高中考察現有系統並討論改善方案,也造訪阿伽佩花園教會(Agape Garden Church),透過難民的生活實際了解資源匱乏的困境。最後,學員前往洪森桑(Hun Sen Sa’ng)高中和霹靂丁(Perak Treng)小學安裝新型雨水收集槽,並指導校方人員如何操作及維護系統。學院不僅授予學員證書和專業技能,也讓學員了解乾淨水源是基本權利與共同責任。
水資源不僅關乎正義,更關乎生存本身,而WASH學院正是因此誕生。UMBGM的牧師孔保羅(Paul Kong)解釋,他們開設培訓課程,讓學員掌握設計、維護和社區教育的技能,不僅是為了提供潔淨水源,更是要讓民眾獲得自主保障水資源的能力,進而提升整個社區的健康、尊嚴和生活品質。孔牧師也表示,永續使命代表賦權,若社區能掌握水源的主導權,就能夠掌握自身未來的主導權。(資料來源:UM News)
| 網友回應 |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