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新聞封面圖

誰定義人類?亞洲教協直面人工智慧挑戰

聚集各領域專家 以神學角度討論AI衝擊與因應之道

2025年10月14日

來源: 教會公報 推薦: 推薦 0 分享: 分享至 LINE

【曾俊柏編譯】當人工智慧(AI)從科幻走入現實,深刻重塑醫療、商業乃至信仰生活的每個角落時,一群來自亞洲各地的基督徒專家正試圖為這個時代提出解答。亞洲教協(CCA)於10月1至4日,在馬來西亞的科技大城賽城(Cyberjaya)舉辦「人工智慧與後人類主義:倫理與神學視角」國際研討會,匯集科學家、神學家、倫理學家及醫師等35位跨領域專家,共同面對AI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並從信仰角度尋索人類的未來定位。

CCA總幹事朱納卡拉(Mathews George Chunakara)為會議揭開序幕。他指出,AI以其創新能力推動時代進步,其生成與顛覆的力量已觸及所有領域。他表示,這項變革性技術為人類的繁榮帶來機會,卻也引發了複雜的倫理與社會挑戰。從教育到商業,從醫療到教會,AI的快速發展迫使人們重新思考:「在一個由演算法驅動的世界裡,作為按上帝形像所造的人類,其意義究竟為何?」

朱納卡拉提到,社會大眾對AI的不安,部分源於擔心工作將被大規模取代,進而導致失業與社會衝擊。他強調,當代社會的任務,是學習如何明智且負責任地使用AI技術,確保科技能促進而非破壞人類的福祉。朱納卡拉總結道,既然AI已全面滲透人類生活的每個層面,基督徒就必須對這個時代的提問做出回應。

forum從邊緣出發,尋找AI倫理

會議中,與會者擔憂,AI技術的發展方向可能正由一小群抱持特定道德觀的人主導。香港浸會大學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利維‧柴基特斯(Levi Checketts)博士發現AI研究與「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哲學之間存在緊密聯繫,而部分資助和指導AI研究的群體,正試圖推動他們所設想的「下一階段人類進化」。

「由誰來定義什麼是理性、什麼是缺陷以及人類的價值何在?」面對這些問題,柴基特斯建議,亞洲教會應採納解放神學的視角,從邊緣群體的立場出發來應對AI的崛起。他認為,應在受壓迫者的身上看見上帝,並確保AI的發展能服務於共同利益,讓貧困者能參與AI的設計與實踐。他補充,基督徒需要見證上帝對所有人的愛,特別是那些被世界鄙視的群體。對科技的神學審視,必須追溯技術的本質,以及它如何形塑我們對世界的體驗。

日本筑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系教授木村武史觀察到,隨著科技發展,人類自我認知的參照點也正在轉變。古代人類是透過與神的關係來理解自身,但如今,人類開始從與科技生態系統,特別是治理社會的AI之間的關係,來思考「人是誰」。當人面對並與一個智能機器人交談時,人與機器的界線變得模糊,更增添了身分認同的複雜性。

forumAI無靈魂,人的獨特在於愛

馬來西亞沙巴神學院研究主任茱蒂‧貝里奈(Judy Berinai)博士反思,隨著人與機器的界線日益模糊,基督徒的核心身分認同也面臨挑戰。她提問,機器或許遲早會侵犯按上帝形像所造的人類尊嚴,但人類是否擁有超越智能機器肖像的尊嚴?她引用創世記的經文說明,人類因被賦予神的形像而獨特,擁有尊貴的地位與使命。她重申,AI或許能模仿人類的推理、模擬同理心,卻無法體現上帝所賜的生命氣息;AI可以生成藝術,但不會敬拜;它能說話,但不會禱告。

貝里奈表示,AI終究是人手的創造物,無法分享上帝的靈。「人類的獨特性不在於智力本身,而在於與上帝和鄰舍建立關係、愛與盟約的能力。」她說,AI可以服務人類,但永遠無法取代那賦予生命的聖靈。她認為,基督徒應以智慧、公義和謙卑的態度來面對AI,抗拒技術崇拜,並見證基督才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形像。

韓國大田神學大學宣教學教授金潤泰(Kim Yoon-Tae)牧師指出,AI可能導致信徒的「屬靈弱化」。他警告,人們可能會越來越依賴AI的建議與指導,而非尋求聖靈的引領。雖然AI有潛力提供個人化的信仰體驗或協助教會行政,但這種便利性背後隱藏著削弱信徒自主屬靈判斷的風險。

forum善用AI為僕,而非屬靈主人

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黃國維博士提醒,科技並非中性,AI會培養使用者習慣並形塑道德選擇。他呼籲基督徒抗拒「效率偶像」,並在使用社群媒體時,刻意培養以耐心取代即時性、以真理取代肯定、以真實社群取代演算法連結的習慣。

新加坡神學院(Singapore Bible College)華文神學系助理教授鍾俊明博士則觀察到,目前的AI設計多依賴功利主義或義務論框架,他認為這些不足以指導道德行為。他建議引入「苦修神學」(Ascetic Theology)作為倫理AI的基礎。他解釋,苦修實踐涉及品格、美德與靈命塑造,能為倫理實踐提供根基。他呼籲神學家、倫理學家與教父學學者共同努力,從聖經、沙漠教父等古典文獻中提取資源,建立合乎倫理的數據集,為AI設計注入基督信仰的聲音。

印度退休國防科學家拉莎‧克里斯蒂(Latha Christie)博士則預測,在不久的將來,30%的工作將被取代,而90%的內容將由AI生成。面對這個由技術驅動的未來,她強調:「AI不應取代福音信息,而應擴大其傳播範圍。要讓AI永遠是人類的僕人,而不是主人。」(資料來源:CCA)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回到新聞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