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原教會歷史活化講座 點燃記憶火種燃向未來宣教
2025年07月27日
【洪泰陽台中報導】台中中會柳原教會7月26日上午舉辦歷史活化講座,邀請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牧師劉炳熹分享,主題為「記憶的火種——從歷史深處燃向未來宣教」。講座一開始,劉炳熹問聽眾何謂歷史?何謂文化資產?他表示,對基督徒來說,歷史就是上帝所做出的行動,是見證,更是宣教。發生在他身上有關文化資產修復的故事,從東部中會新港教會到東門教會,從修復建築物有形文化資產到教會重新找回信仰價值的修復工作,其實是人與生命對話的故事。
劉炳熹強調,當初在新港教會修復建物,意義是重新連結人與歷史、土地的關係,找回這關係會讓社區轉變成社群,讓觀光客轉變成一再回訪的粉絲。即便是都會中舊市區的教會,經過時空環境的變化與人口的變遷,會友可能已不住在附近,「這卻使我們重新思考教會社區工作的可能。」他體認到,要用新眼光重新認識家鄉,人與人的互動建立新的社群,建物的修復會為當地帶來人與故事,而這些就是宣教。
劉炳熹強調,「地方創生」這個名詞以往太偏重商業,但就教會來說,所謂的創生就是重新定義硬體空間、信徒、故事與社群。他以東門教會說明,東門教會利用改名的契機創生,重新定義師母伊莉莎白的角色,讓女性溫柔的力量帶起另一波宣教契機。
劉炳熹表示,無論在台東或台南,都需要重新觀看自己再熟悉不過的生活場域,心意更新而變化,觀看上帝在自己生命中成就的故事,進而尋覓新的創造。他以三種力勉勵會眾,一為「想像力」,幫助眾人對抗世界的文化,相信自己就是彼此未來的一分子;二為「聆聽力」,幫助眾人去宣講,通過聆聽上帝及信仰群體的故事,讓耳朵貼近人們的心跳聲,可以找到自己的聲音;三為「命名力」,幫助眾人成為新的見證,為這世界的不公義命名,為人們生命的罪惡命名,「在那裡,我們得以經歷基督的拯救。」
劉炳熹強調,每個人有不同的性別、專業特質與成長背景,但在基督裡,可以學習共生,建置持續轉型的教會,使人們聽見遇見福音。
柳原教會歷史資料組卓聖育執事表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是充滿歷史的宗派,過去160年來深耕本土,各地教會的建造和台灣的發展息息相關,充滿許多的故事。柳原教會見證中台灣宣教的歷史,當強調宣教的重要時,應該回顧教會如何、為什麼建造,透過反思自身的歷史定位延伸並創新,尋找自己和土地、建築、人文的連結。
卓聖育強調,劉炳熹藉講座帶領兄姊參與其人文重建、地方創生的經歷,成為柳原教會未來規劃歷史工作的參考,期盼這樣的講座分享能重新喚醒眾人對自身歷史的重視。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