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克斯《地球特派員》與哀哭的人同哀哭
這部最新動畫電影對「悲傷」有深刻的理解。
2025年07月23日
(作者 Mia Staub)每當我特別哀傷的時候,常會不由自主地依附於某些無關的事物:一部電影、一首歌、或社區某條散步路線。今年早些時候,當洛杉磯大火肆虐、火勢逼近我住處幾公里時,我選擇轉向烘焙。(在大火新聞循環結束前,我已做了好幾條麵包、兩個帕芙洛娃甜點,還有至少一個蛋糕。)
失戀後,我反覆觀看電影《雙雄起義》的次數多到令人難以啟齒。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搬家,迫使我重新建立整個人際網絡時,我每天平均步行8公里。去年祖父過世後,我開始學鉤針編織。我只會一種圖樣——但我一遍又一遍地鉤出那朵鬱金香書籤,好像那是我活下去的方式。
我總覺得這些過度專注於某件事的行為,能替我解決些什麼。當情緒難以掌控時,我會透過做著豪不相干的事來尋找掌控感——例如,精準掌握麵團發酵的時間,或密密排列的鉤針針目。
對皮克斯最新動畫電影《地球特派員》(Elio) 的主角艾立歐而言,悲傷的表現方式,是極度渴望被外星人綁架。悲傷讓艾立歐感到與世隔絕,好像他根本不屬於地球。因此,他將盼望寄託在太空中。
《地球特派員》延續了皮克斯的經典風格;電影開場不到15分鐘我就淚流滿面,後悔沒帶面紙進戲院。整部動畫製作設計令人驚艷,角色採用與《青春養成記》、《包子》和《贏家與輸家》相同的可愛動畫風格 (俗稱「豆嘴」風格),將原本可能令人畏懼或怪異的場景,轉化為充滿魅力的幽默喜劇。劇本能同時讓大人和小孩都感到有趣,也如去年的《荒野機器人》(The Wild Robot) 一樣,以充滿尊重的方式描繪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
在這一番讚美之後,也得附上一個小小的但書:《地球特派員》在美國的票房表現並不好。但如你所見,走出戲院後,我成了四處向人推薦這部電影的鐵粉。
電影一開始,歐嘉——艾立歐的阿姨、也是他的新任法定監護人——正努力想讓艾立歐開口說話或吃點東西。他躲到桌子底下,然後偷偷溜進一個關於「航行者號」 (Voyager) 的封閉展覽。旁白解釋,這艘太空船的任務是探索人類在宇宙中是否真的孤單獨行。躺在地板上的艾立歐流著眼淚,彷彿也在問著同樣的問題:我是否也是孤單一人?
原來,艾立歐剛剛失去了雙親,這場悲劇徹底顛覆了他的生活。歐嘉的生活也一樣;為了照顧艾立歐,她不得不放下成為太空人的夢想。好幾位同事問她為何不把握職涯機會——雖然艾立歐從未對這些話有任何回應,但從他的行為中,我們可以推測,他認為自己就是讓歐嘉人生暫停的原因。電影中有一幕,歐嘉嘆氣地說:「我並沒有選擇這一切。」但這句話不是出於怨懟,而是一種無力的坦白。
艾立歐是個想像力豐富、充滿好奇心的男孩,但他不知道如何表達失去親人的情緒。於是,在悲傷中,他轉而迷戀太空,並將所有的精力投注在「如何被外星人綁架」的念頭上。雖然一開始這個執念看起來相當荒誕,但隨著劇情發展,我們漸漸能理解他的心情。艾立歐坦言,既然父母不在了,「家」也不復存在;而歐嘉的挫折與對他的誤解,被他解釋為歐嘉不想要他、不愛他的證明。艾立歐也很難交到朋友,於是他開始相信,唯一能真正理解他的群體,肯定不在地球上。
電影接著描繪艾立歐「如願以償」的過程:被誤認為是地球領袖的他,被賦予拯救整個宇宙免於銀河戰爭的任務。他也交到一位新朋友,讓他不再那麼孤單。為了得到認同,他對這位新朋友說了謊——但最後,他又回到了原點,被困在地球上。
終於,在全片最動人的時刻,艾立歐和歐嘉學會了一起哀慟。
悲傷天生就是一種孤立的經歷。別人也許經歷過搬家或分手,但他們的處境 (更不用說大腦化學反應) 永遠無法與你一模一樣。即使同樣在哀悼失去同位親人的朋友或家人,也與那位逝者有著不同的關係。
然而,儘管悲傷總是獨特且個人化的,身為基督徒,我們仍被呼召要「與哀哭的人同哀哭」(羅馬書12:15)。有時,即便彼此失去的事物難以類比,我們仍需要有人願意聆聽、和我們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這正是艾立歐需要歐嘉所做的。
具體而言,《地球特派員》從孩子的視角呈現悲傷——孩子們是耶穌所說「弟兄中最小的一個」之ㄧ (馬太福音25:40),他們缺乏足夠的語言和情境去表達複雜的情緒。直到歐嘉坦承自己的哀傷,艾立歐才終於能分享他的痛苦。歐嘉的坦率與脆弱,為艾立歐創造出一個空間,讓他知道自己也可以脆弱——甚至因此願意繼續留在地球上。
悲傷並不是一個可以被「解決」的問題,無論是靠烘培,還是靠一部好電影。漫長的散步時光或喜歡的音樂也許可以帶來暫時的分心與慰藉,或是一點掌控感。但我們最終的安慰在基督裡——那位深知我們每個人獨特處境的主,能完全同理我們的主。正如基督在十字架上呼喊:「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馬太福音27:46),我們同樣也會呼求,盼望這苦杯可以離我們而去。
雖然身為「憂患之子」的耶穌是唯一能完全明白我們哀傷全貌的那一位,我們仍可以在他人的身上看見祂的面容——在那些承載上帝形象 (創1:26)、陪伴我們的人身上得著安慰與平安。《地球特派員》是這種「同行關係」的縮影:學習與哀哭的人同哀哭,使我們終有一天,在永恆之中,也與歡樂的人一同歡樂。
Mia Staub是本刊的編輯專案經理。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