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新聞封面圖

七一「與香港同行」祈禱會 周冠威:不可抗力,係上帝要我講公義

2025年07月02日

來源: Christianity Today 推薦: 推薦 0 分享: 分享至 LINE

(採訪:林倩恆 攝影:羊羊、林倩恆 )【時代論壇訊】今年七一是《港區國安法》頒佈實施5週年後的回歸紀念日。一如過去廿多年,有宗教團體在這天舉辦祈禱會。然而,在公民組織逐一瓦解、官員常提著「軟對抗」的香港社會,信徒該如何為這城禱告?教會能怎樣與社會同行?電影導演周冠威在祈禱會上鼓勵信徒,面對不可抗力時不要恐懼,而是看見使命──行出公義。

在囚者如獅子山 堅固牆外人心靈

今年的分享及祈禱會以「與香港同行,在地的福音」為題,並一如以往由天主教香港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前身為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及基督教組織合辦。惟今年的合辦名單不再見到香港基督徒學會(已解散)的身影,而是換上基督眾樂教會及關注保育組織「態道」。記者目測現場約有100位參加者。

10年前曾就執導電影《十年》在九龍佑寧堂進行分享的周冠威,10年後的今天再次在同一地方分享。事過境遷,一切都變得「難以言喻」。當他看到祈禱會主題時,卻想起4個字──不可抗力。「(但)那份不可抗力,是上帝要我講公義。如果7月1日在教會裡不談公義,我該說甚麼?」

他指教會的教導就是行公義、施憐憫,「如果我們與香港同行、為香港祈禱,我們能否為承受著莫大壓力的公眾人士,無論是政治政黨、演藝界、文化界,所有的公眾人士,或是因政治被箝制生命自由的人禱告?」他強調,祈禱不是為抗爭,但卻是必需的。他期望信徒面對社會的不可抗力時並非感到恐懼,而是看見使命──上天讓我們行出公義的使命。

近年有探望在囚「政治犯」的周冠威指,這些被囚人士是為義受逼迫。他不具名提到當中有3位在囚者猶如3座獅子山,每一座都屹立不倒地堅固牆外的人。「正因為他們的堅持,鞏固了我們的心靈。而我作為公眾人物,在7月1日不公開為他們禱告或發聲,我覺得『好唔舒服』。」

公民組織逐一瓦解 教會成最強大組織

祈禱會上,周冠威多次提及香港人的心靈正受著仇恨、恐懼和創傷困擾,但教會卻隻字不提。許多教會對公開談論這些事顯得忌諱,擔心自身會倒閉、被摧殘。他甚至曾被人質問:「為何相信上帝?上帝令這香港變得不公義,還要歌舞昇平地告訴我們『香港係有自由』。」他為此感到難堪,寄語教會即使被政權摧毀、為義受逼迫,但教會的心會因而「植入」所有人的心,這才是教會該做的事;而非為了自己的存在和安全,拒絕聆聽這來自上帝的「不可抗力」。「香港的公民組織逐一瓦解,但最強大的組織是甚麼?是我們──香港教會。當政權尚未對付我們的時候……即使要對付,我們都應『拚死』行出來。」

談到在地的福音,他分享早前跟兒子的對話:「有甚麼事在天堂做不到……就是苦難中敬拜。」他指現在的香港好苦,許多人活在苦難中,外表光鮮,心靈卻殘破不堪,充滿傷痕和眼淚。他眼泛淚光地請信徒,為香港的殘破苦難心靈禱告。

想在正常社會 做正確的事

近幾年的香港變化,除有人因涉國安法例被囚、公民組織被瓦解外,也有不少獨立出版及獨立書店湧現。然而,他們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壓迫,「藍藍的天」出版社就是其一,早前被貿發局拒絕參加今屆香港書展。該社總編輯伍自禎在祈禱會上,以一句話形容今天獨立出版界的生態──「有話不可好好說」。

每當出版的書,政府或者許多人「唔鍾意」,伍自禎自言都不會即時提出反對,強調不喜歡「為對抗而對抗」,但會問自己所做的是否正確。「我只是想做一件正確的事。我想生存,我想生存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而非一個受壓制而不能做正確的事的地方。」

甘浩望神父亦有出席是次分享及祈禱會,並在會上再次提及1999年人大釋法影響港人內地子女的居留權問題。他又提到今天香港的經濟問題,說:「點解有經濟問題?唔該,可唔可以釋放所有『拉咗嘅人』呀?」

同場還有新福事工協會總幹事梁友東牧師及民社服務中心社工林琪,分別就貧窮問題和SEN照顧者問題進行分享。梁友東引述太廿五指,能承受天國的人是回應「弟兄中最小的一個」的人,勉勵信徒帶著耶穌的眼光和心懷,關心困乏的人。林琪則希望教會可透過與照顧者商討傾談,一同學習如何接待SEN孩子。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回到新聞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