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權會多元義賣 年貨展不只買好貨更要挺人權
2025年01月05日
【邱國榮台北報導】「2025世貿年貨大展」在農曆新年將至之際,不僅匯聚了各式年貨,更成為權益發聲的平台。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障權會)於1月3至6日參與此展,不僅帶來獨特的原住民風味餐點,更藉由義賣春聯,向社會大眾傳遞對障礙者權益的重視。障權會副秘書長劉于濟表示,他們盼望透過這次參與,將「支持」的種子散播出去,取代過往的同情視角。
劉于濟4日受訪表示,障權會主要關注政策倡議與社會溝通,較少提供直接服務,因此社會捐款有限。他說明,透過這次年貨展,除了增加收入,也希望能向外界宣傳障礙者人權的重要性。他指出,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提供公益攤位申請機會,協助非營利組織參與。
今年,障權會的攤位除了販售傳統義賣春聯外,還首度加入原住民特色料理。劉于濟透露,與原住民料理達人合作,是希望能藉由多元商品吸引更多人潮。春聯則是由長期合作的肢體障礙者及其友人所提供,每年義賣所得皆投入障礙者權益工作。
劉于濟強調,障權會的活動並非以慈善為出發點,而是要推動障礙者的平等權利。他表示,購買春聯或其他商品,是支持障礙者權益的具體行動,而非單純的愛心捐助。現場也展示障權會過往的街頭運動照片與倡議成果,突顯該會的倡議目標。
針對社會對障礙者議題的認知,劉于濟認為,雖然大城市民眾對障礙者的接納度有所提升,但社會整體仍普遍以慈善和同情的角度看待障礙者。他舉例,許多居家服務人員對於年輕的障礙者缺乏經驗,服務對象多為長者,且僅提供基本生活協助,缺乏與障礙者深入互動的能力與訓練。這反映社會對障礙者需求的了解仍有不足,未來需更全面的教育與資源配置。
劉于濟對官方舉辦公益攤位活動表示支持,但也提出更多期望。他認為,如書展提供輪椅租借或展示輔助科技的服務是良好示範,未來年貨展或其他展覽應多考慮障礙者的需求,例如展示科技如何幫助障礙者工作、學習或娛樂。他進一步表示,此類服務不僅能促進障礙者的社會參與,也能讓社會更了解障礙者的能力與需求。
除了障權會,參與2025世貿年貨大展的關懷團體還包括: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台灣弱勢扶助愛心聯誼協會、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誼會、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基督教瑪喜樂社會福利基金會、中華民國微光社會福利協會,以及中華勵本志身心障礙者技藝創業協會等。
![](https://biblesearch.com.tw/upload/news/resize595-20250106-1736121968894.jpg)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