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雅各與木柵宣教 從書信切入歷史新視角
2024年10月07日
【林婉婷高雄報導】致力於復振西拉雅族文化、推廣馬雅各在淺山地區宣教歷史的「集穡室工坊」,於10月6日下午舉辦專題演講,邀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主任盧啟明牧師,以「解鎖馬雅各書信之宣教路徑:木柵歸主事件」為題分享。與會者有教會弟兄姊妹、對歷史議題感興趣之學者、民眾等。
集穡室工坊負責人李蕙琪牧師娘在開場引言時感謝上帝,也特別介紹9月28日落幕的第二屆Baksa Siraya音樂節「當馬雅各聽見木柵在唱歌」,當中還有廣受好評的宣教歷史短劇,獲得不少巡演邀請。今日透過歷史專業的盧牧師娓娓道來馬雅各在木柵地區的宣教故事,這已經是工坊舉辦的第七堂歷史專講,尤其盼望裝備在地導覽人才,能夠正確理解和訴說在地故事。
盧啟明點出,在今年8月8日,他與多位歷史學者為明年記念「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160週年」拜訪壽山中會木柵教會,近年來則以線上讀書會查閱馬雅各定期向母會報告宣教情形和提出募款需要的書信,以及諸多歷史場景、文物。
馬雅各畢業於愛丁堡大學醫學院,是第一位受英國長老教會差派來台灣的宣教師;曾在漢人社群宣教過程遇到阻礙,於是又向東深入拔馬(左鎮)、岡仔林(岡林)、木柵、柑仔林(永興)等西拉雅族地區。盧啟明不僅回顧馬雅各別世百週年系列紀念活動,也預告明年長老教會在台160週年,將會出版馬雅各醫師繪本、母會書信、家族書信,並協助新樓醫院復刻早期「昇降機」。
關於書信,馬雅各在1864年至1918年間向母會撰寫119封書信,在前期的1864年至1871年間則有49封書信,約是總數的一半。這些信件原稿典藏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木柵歸主事件」,包含木柵教會開拓、鄰近教會的宣教等,記錄在第24至41封信、1870年3月1日至1871年2月9日之間。
根據歷史學家賴永祥長老考證,《教務雜誌》(Chinese Recorder)提到馬雅各初訪木柵是1869年11月;1870年開始,馬雅各開始密集記述木柵的發展,可以發現當地會友增長快速。同年4月有書信指出木柵教會已經建成;7月有書信再度呼籲木柵地區需要牧養人手,並且要指導會友們羅馬字,使他們能在家閱讀聖經;8月有書信談到李庥牧師終於抵達、在木柵教會舉行第二次聖禮典。12月,木柵教會選出長老和執事,有在地同工協助牧師管理教會、辦理事工。
盧啟明強調,這些書信的研究,開啟不一樣的歷史眼光。過去對馬雅各的描寫,多是從外圍資料切入;但透過他的親筆書信,能描繪出更生動的19世紀的教會宣教圖像。而隨著新的文獻解讀,有些歷史記載出入、未明之處,包含木柵初代信徒戴返的受洗年份、木柵教會的設立年份等,則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
他認為透過書信,還可以看見宣教師不是神人也不是聖人,而是面臨現實生活和資源分配的難題;也藉由馬雅各對淺山地區宣教的重視,激勵教會不再僅以城市眼光去看待福音在台灣拓展。
在問答和交流時間,眾人探討多重文獻的比對、解讀與現代地理還原、白話字聖經翻譯等議題。而李蕙琪也補充木柵教會設立與馬雅各拜訪木柵的時間差。據她暸解的部落口傳史,是在旗津醫療宣教的馬雅各,治好戴返妻子的疾病,戴返因此信主,把福音傳回木柵、在自宅聚會;而後馬雅各才到木柵宣教。
盧啟明認為這是值得重視的論點。「歷史需要不斷檢驗、考證。」口傳需要文獻參考與佐證,但文獻也需要口述補充或可能被推翻;而人能做的,是盡可能去蒐集、討論,拼出更完整圖像。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