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宣70週年論壇最終場 從信仰省思社會責任
2024年09月23日
【義工記者許家偉花蓮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為設立70週年舉辦「台灣根源 原來那麼好」系列活動,當中總共五場次的教社議題論壇最終場,於9月21日在玉山神學院進行,由Truku(太魯閣)中會、’Amis(阿美)中會和Bunun(布農)中會承辦。
開會禮拜由總會原宣主委Peto Ukan(魏錫欽)牧師主禮。他以「基督徒的社會責任」為題,引用提摩太前書2章1到4節、保羅對提摩太的叮嚀和教導,強調教會應盡的本分就是守住並堅持上帝的教導;而面對生存問題,則可以用禱告交託上帝。
他呼籲教會應把族人的問題看為自己的問題,並以禱告連結、彼此代求,也要感謝教會始終上帝的帶領,讓原宣設立70年,藉由推動事工、參與議題、走過艱辛道路,繼續尋求上帝心意,當國家、社會、原住民族群面臨挑戰,教會要為執政者與大環境禱告,「我們要禱告再禱告,期望原住民教會一同起來參與事工,繼續邁向未來。」
總會原宣教育幹事Rii Taljimaraw(日依・達里瑪勞)牧師也回顧這系列論壇的各地辦理與響應,期待原住民在上帝國中發力前進,並歡迎眾人能參與接下來的運動會和牧傳詩歌觀摩會。
在專題演講開始前,撥放片長約20分鐘的原住民權利爭取運動紀綠片。當中呈現歷經殖民、終戰後的台灣社會變遷,原住民族為生存、為公義而奮鬥的歷程,為自治、土地、正名、生存環境等眾多議題走向街頭。不論牧者或族人的身影都出現在影片中。總會原宣教社幹事Omi Wilang(歐蜜・偉浪)牧師期望長老教會可以在人們面前,背起沉重的十字架,繼續在各領域中努力。
產業與宣教 地震後重新出發
第一場專講中,’Amis中會Tafalong(太巴塱)教會牧師Namoh Arang(那麼好・ㄚ讓),分享產業被教會事工邊緣化的心聲。他引用德國神學家維爾克的論述,點出改革宗必須是一個「不斷追尋真理和其他『宣稱擁有真理』的團體」,談到教會的母語優勢,看見福音與文化、人工智慧應用的衝擊,也針對教會難以回應環境變化、經濟式微等問題提出挑戰。尤其花蓮正在經歷四〇三地震後的「無力感」,教會如何帶動社區再現部落的風華是項課題。
當教會推動產業時,切入角度極為重要;牧者在為部落規劃時,面對來自各方的期待和構想,這也是各種問題產生的開始。資源分配的優先順序需要溝通,首先可以進行部落資源盤點,找出以何種產業為共同推動的項目;即便開始人數不多,但需要眾人討論由部落整體去經營的產業,而不是以個人為出發。因為產業是部落的基礎,教會活化需要教育、家庭、產業、經濟福利和觀光等個面向參與。
他另以’Olalip(鶴岡)教會農業宣教為例。當年所栽培的「文旦」因為受到颱風影響落果,但40年的產業要轉型是相當大的挑戰;牧師表示要前往農改場受訓、學習,因為得到會友的認同,才能順利展開改變。
他強調,產業需與故事、創意、休閒結合,才能完整,而教會推動產業更不能缺少「文化」與「信仰」。目前太巴塱「紅糯米」產業宣教,配合植物生長周期的農者生活,在教會設立農宣部以利合作,也同時關顧年長農民,最後提出循環經濟理念,來面對地震災後的重建。
戰爭在發生 台灣具關鍵地位
另一場專題由「黑熊學院」創辦人暨首席顧問何澄輝主講。他談到最可能發生戰爭的區域中,「台灣」名列第一,而其他高風險區域如烏俄、以巴,都已爆發戰爭。
何澄輝以交通事故為例,帶領與會者思考台灣發生戰爭的風險與預備。由於戰爭是影響重大的事件,因此不能只有少數人做出決定;且牽動層面不只是軍事,也有經濟、科技等。在現代戰爭中,「資訊戰」也是其中一種手段,例如混淆敵我的「認知攻擊」。
台灣在地緣政治中,位於地一島鏈的關鍵位置,是陸權國家進入大洋的關鍵鎖鑰,是從淺水區進入深水區的重要門戶,對於可攜帶核武的潛艦尤其重要。另外,印泰地區有全世界61%的人口、擁有30個超級大城,不僅極具經貿重要性,且關係到全球88%的航運,和許多國家息息相連。
面對海面或空中灰色領域的衝突,他說明近來菲律賓和中國在南海衝突,有水炮、軍事級雷射光攻擊等案例,也談論資訊封鎖、遠程飛彈的威脅。
而關於戰爭型態,有全面戰爭、混合戰與非正規作戰,與傳統上純粹軍火衝突的戰爭有所不同;若民眾使用社群媒體、回報系統或無人機參與提供資訊等,都可能提升台灣社會整體的作戰能力與抵禦韌性,因此民防組織期望全民有備戰觀念。
山與海歡唱 彼此交流的祝福
下午的行程,由文蘭青年帶來秀林鄉2024年「Mgay Bari感恩祭」大會主題舞「IYAH DA! TRUKU回來吧!太魯閣族」揭開序幕。接著是三中牧傳會的族語獻詩,Truku中會牧傳會獻唱〈歡呼收割〉、Bunun中會牧傳會〈歡唱〉和’Amis中會牧傳會〈Sapa hmek to Wama〉和〈愛的教誨〉。論壇在祝福的歌聲中落幕。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