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陳偉迦指變局裡福音要有新詮釋

惟嘆信徒走新路 「自家人」是最大逼迫

2024年05月08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0


【時代論壇訊】過去幾年,本港經歷社運、疫情肆瘧、移民潮等衝擊。國際社會方面,俄烏、以哈戰爭仍然持續。面對動盪的時代,信徒希望從聖經中尋找出路,但同時或會質疑何以福音未可化解危機。播道神學院聖經科副教授陳偉迦博士於四月十九日,在環球聖經公會(下稱環聖)一個講座中,借路加在使徒行傳的敘事方式指出,當福音廣傳,基督徒面對的逼迫反而增加,但上帝話語的能力,在巨變中從沒改變;反之,信徒要在變局裡,對福音有新的詮釋,以致產生新的文化。惟他慨嘆,當信徒嘗試在福音信仰文化中走一條新道路時,最大的逼迫往往出自「自家人」。他特別提醒年長的信徒,「你未必involved,但都唔好攔阻」。

在環聖「從聖經看如何面對大時代的轉變:使徒行傳的再思(歷史篇)」講座中,陳偉迦指路加的詮釋框架(Hermeneutical Framework),是以舊約聖經作為寫作藍本。他以徒一8、耶穌對門徒提問何時復興以色列的回應,對應賽四十九6,指這是路加撰寫使徒行傳的重要框架。當中提到復興的兩個步驟:一、以色列眾支派回歸;二、做列國的光,直到地極。而使徒行傳一至五章提到,耶路撒冷有三千、五千人信主,六至十二章有撒瑪利亞人、太監埃提奧伯人信主,第十三至廿八章,是外邦人信主,正符合以賽亞書的描述。

使徒行傳聚焦復興後受逼迫問題

然而,陳偉迦指出,使徒行傳一至五章大部份內容,並非記述三千、五千人信主的事蹟,甚至關於天下萬民受感動講方言、天天擘餅、同心祈禱等美好景象的描述,亦只佔極少部份。相反,路加最多的描述,是門徒被捕、被打、下監、不被相信。儘管首五章提到很多人信耶穌,但是對基督徒的逼迫從來没有減少,反而變本加厲(opposition after the enthronement of king)。當參照以賽亞書四十至五十五章,其實亦會發現許多很多逼迫、攻擊、受傷害的片段。

陳偉迦表示,使徒行傳講述耶路撒冷的復興,不止是眾支派復興,而是復興後被圍攻、被逼迫的問題。然而,在艱難之中、大時代裡,使徒行傳正正說明,福音並沒因為世代轉變而受影響。「福音的本質與力量,並沒因世間太多逼迫、混亂的緣故『搞唔掂』⋯⋯福音、上帝話語的能力從來沒有改變。」

而第二、第四章描述信徒凡物公用、天天查考聖經、同心祈禱、彼此交接、擘餅的情景,陳偉迦強調,這並非鼓勵今天的信徒以這種模式作信仰傳承,而是想帶出當耶穌死後、復活升天,福音產生了一種獨有文化。「在新時代、大變局裡,福音要在門徒的時代有新的詮釋,以致產生新的文化,就如使徒行傳一樣,而這種文化是令人羡慕、渴想、願意留低。」他補充,「大變局的時候,是福音文化變局的時候。」

處身大變局 正是福音文化變革之時

使徒行傳另一個有關宗教突破的描述,是在徒三6,彼得奉耶穌的名叫瘸腿的起來行走。陳偉迦指出,以往神蹟是在聖殿附近發生,但這裡說明,要發生神蹟,只需耶穌基督的名便夠,這改變了當時的聖殿文化。

陳偉迦提到香港教會的情況,坦言最怕是教會「復常」──教會重拾一貫的做法。他質疑,當教會重複過去做過的事,能否做到?即使做到,又是否這個時代的人所需要?他指出,過去幾年,香港教會許多人嘗試不同的出路。他自言只會鼓勵,並提醒年長一輩信徒,「你未必involved,但都唔好攔阻。支持一下後生,喺佢哋嗰輩裡邊,做佢哋覺得應該要做嘅嘢。」

及後,陳偉迦提到使徒行傳第七章有關司堤反之死,設問為何司堤反只重述舊約歷史卻招來殺身之禍?他解釋,司堤反想說的,是上帝從來不在耶路撒冷本土之上。「所有舊約所發生的偉大事情、上帝的工作,從來都不在耶路撒冷。他要刻意說明耶路撒冷未必是上帝唯一要拯救的地方。」然而,由於猶太人對福音傳到外邦的事十分抗拒,而猶太文獻亦只談猶太人復興,司堤反便改變了猶太人一貫的信仰詮釋範例。

司堤反之死 提醒後人不可固步自封

「大時代裡要轉變的,是我們對福音的想法,而第七章正正說明這一點──福音從此不一定要在耶路撒冷出現,或不再以耶路撒冷為依歸。」陳偉迦形容,司堤反所做的,正正提醒我們不可固步自封、抱殘守缺。「我們以為『守住』(真道)就可以,但其實是上帝自己的道怎樣走才能成事。」他又認為,信徒該問自己能否跟得上主的道在香港這個時代要做些甚麼。

陳偉迦重申,時代的變遷對福音來說是沒有任何變更,主的道仍然興旺在其中。但是,面對福音文化的更新,自家文化若跟不上,就會成為逼迫主道的群體。使徒保羅的經歷就是最佳證明,他指傷害保羅的只有一種人──自己人(猶太人)。陳偉迦便察覺到,今天當有信徒改變教會文化,嘗試在上帝裡找一條新的路去走時,最大的阻力並非來自逼迫信徒的人,或這個大時代的改變,而是「自家人」。

面對自家人的逼迫,對今天的香港教會有甚麼提醒?陳偉家寄語信徒一同努力,「我所憂心的,是年輕一代如何對教會仍存盼望,仍在教會內可繼續走下去。我所記掛的是交棒──福音的棒要交(接),這是今天教會需努力的方向。」他並相信,在逼迫裡,上帝的道、福音,只會演繹得愈來愈精采,叫人驚訝。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