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音樂部份採用流行曲風
2024年02月16日
【時代論壇訊】教會音樂類型變得愈來愈多元化,除了傳統詩集的詩歌,也有短詩、普通話、英語詩歌等,部份採用流行曲風。華人基督徒作曲家黃安倫早前到訪香港,也觀察到上述現象,他提醒教會,聖樂應避免過多世俗元素,詩歌應專為敬拜神而創作。
創作多首聖樂作品,如〈詩篇一百五十篇〉、〈安魂曲〉的黃安倫指出,目前在華人教會崇拜頌唱的詩歌,部份採用了流行曲風,他認為這類的歌曲主要是突出獨唱者,「取悅的是世人的耳朵」,不太適用於教會場所。崇拜用的詩歌若用了過多的世俗元素,會傳達錯誤的信息。他舉例,有一次其教會想在崇拜用其中一首《仙樂飄飄處處聞》(又譯《音樂之聲》)的歌曲,有基督徒為此曲重新填詞,但他則認為歌曲原本並非專為敬拜神,不算神聖,故不應在教會使用。黃安倫解釋,聖樂歌曲應是虔誠、偉大、優美、讚美神,人人一拿到就唱到,有如大家一起同聲同氣頌讚——所以叫做「普天頌(眾)讚」,這是神所喜悅的。
問及如何批評有教會選擇用樂隊演繹詩歌,黃安倫指不會反對大家所做的,神會告知方法是否正確,並建議不要只局限於此,要學習更多聖樂經典。他指現在的教會音樂是「二千年的光輝燦爛的基督教文明遺產」,歷史上的音樂家,如巴哈、海頓、舒伯特等都是基督徒,他們的音樂作品均包含信仰元素,「最靚、最高級的音樂在教會,在貝多芬的時代」。他期望今日的創作者「能好好繼承人類文化最精彩、最高的文明,然後站在巨人的膊頭,令我們看到高一點,於是向前走得遠一些」,而不是推翻傳統的音樂經典;「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有些教會詩班、敬拜隊改編傳統詩歌,他十分支持這種做法來承傳音樂經典,並建議大家盡力善用資源,呈獻最好的給神。他引用唐崇明牧師的說法,指「在教會不准有『好』聖樂,只准有最好的」,鼓勵聖樂工作者「不懂就多學點」。
黃安倫又觀察到近年有不少教會取消詩班、人數減少,他期望教會領導層能重視問題,繼續團結更多有心的人,以推動聖樂教育。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