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高中教育部讀經與解經研習 更認識台語聖經

2024年01月08日

教會公報

推薦本篇新聞 : 0


【王子恆高雄報導】「你手邊在使用的是哪種版本的聖經?聖經為什麼有這麼多種的譯本?」1月7日下午,高雄中會教育部於光鹽教會舉辦「讀經與解經研習會」,邀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台灣族群母語推行委員會台語聖經翻譯小組組員蔡銘偉牧師擔任主講人,透過生動的經節翻譯案例,說明為什麼需要翻譯新版台語聖經,以及現代台語譯本有何特色。

蔡銘偉首先以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做開場,以「聖經是上帝所啟示的,記載祂的救贖,做阮信仰及生活的準則」強調讀聖經是基督徒最重要的功課。聖經之所以有許多譯本,是因「聖經翻譯」即是宣教的一部分;翻看教會宣教的歷史,宣教師走到哪,翻譯聖經的工作就會跟到哪,而語言會跟著時間與情境改變,因此聖經也時常需透過修訂與重譯,以符合該時代的需求。

現代台語譯本的翻譯是由聯合聖經公會的駱維仁博士推動,1997年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合作審議,至2021終於正式出版,耗時近30年,是許多前人努力的成果,提倡用現代台灣人能理解、與原文意涵功能相對等的台語文來翻譯,強調功能對等的翻譯理論。

專講第一階段談到翻譯理論,蔡銘偉指出聖經翻譯是跨文化的溝通;他以鄒族語聖經翻譯的實例,點出保羅曾用「犬類」來咒罵人,但鄒族文化與生活中,犬類有朋友的形象,因此若照原文直接翻譯,不同文化者難以理解該語句所想表達的意義;如何將聖經翻譯出「意義相符、功能對等」即是重要功課。

蔡銘偉又以哥林多前書11章11節舉例。和合本為「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無男,男也不是無女」,現代中文譯本為「重要的是:在主裡,男女互相倚賴,彼此需要」,而現代台語譯本為「總是佇主的內面,查甫人需要查某人,查某人嘛需要查甫人」,在這個案例中可看出三者不同的翻譯特性與差異。他鼓勵想認真讀聖經的信徒,一定要準備兩到三種不同的版本彼此對照、查考。

第二階段談到聖經翻譯遇到的最大挑戰是「重構與修辭」,是用明喻還是暗示、是直述句還是修辭問句、是著重在「來源語」的原文形式表達,還是選擇多著墨在「譯入語」以增加可讀性?蔡銘偉強調,對讀者來說,經文是古代且外來的,與自己的生活情境毫不相干,而這種閱讀經驗並非當時代讀者經驗,因此如何「類比經驗」也考驗翻譯功力。

例如慣用語不同,偤太人習慣用三、四做形容詞,因此在阿摩司書中提到「三番四次」,與華文習慣的「三番兩次」不同,這部分在現代台語譯本翻譯成「一遍閣一遍」。又例如成語、諺語的使用,使徒行傳26章14節的和合本是「你用腳踢刺是難的」,現代台語譯本是「親像用拳頭母啲掙石獅,家己討皮疼」。

提問階段,提到有關台語聖經使用腔調的選擇,蔡銘偉回應雖然現代台語譯本是用泉州音(北部音)為拼音標準,與南部熟悉的漳州音較不同,例如水果的ké-chí和kóe-chí,但讀者依然可選擇自己習慣的讀音來唸,未來甚至有機會出版不同腔調的聖經,這也延伸到文化認同的議題。

另眾多信徒反映現代台語譯本中「耶和華」不見了的問題,他解釋上帝的名是YHWH,偤太人會以Adonay來尊稱主名,後世學者將上主Adonay的母音分別標入YHWH的子音中,而產生出Jehovah(耶和華)這樣的假想字,實際上希伯來人並無此發音,在無法考究主名如何發音、並避免濫稱主名的情形下,現代台語譯本決定以「上主」來取代「耶和華」。

最後他分享,現代台語譯本的出版不是簡單的事情,30年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聖經公會前輩有眼光,為福音本土化及宣教來努力,許多同工用寶貴時間換來這樣的成果,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望各界持續用代禱與實際行動來支持翻譯聖經的事工。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