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碰上基督教神學 深探信仰現代挑戰
2023年11月18日
【林宜瑩台北報導】11月15、16日晚,台灣神學院推廣教育中心與神學系在七星中會雙連教會共同主辦秋季神學週,邀請台神新約副教授吳孟翰和系統神學助理教授梁越美,分別就「福音與文化的相遇」以及「神學對人工智慧(AI)的看法」兩大議題進行線上與實體的專題演講。
15日晚,吳孟翰以加拉太書描述猶太、希臘和羅馬文化在當時的習俗與多重性,指出福音與文化之間存在複雜且多重的重疊,強調每個人基於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視角對福音有不同的解讀。他說,正如耶穌的比喻所示,不同的東西放在一起,就會有不一樣的見解,這也是他用「神祕果與金桔相遇」為例,因為每人吃起來的味覺都不相同。
與談人、東部中會東方教會牧師楊順傑提及,要如何解讀偏遠地區面對基督教與文化的互動?他以自己在美國牧會的經驗回應,提倡先了解周遭教會或機構的事工,確信上帝的祝福與賜福夠用,一定能幫助牧長找到教會牧養的重點放向與特色。
16日晚,梁越美闡述了對2023年被稱為AI元年的看法。她觀察到人們使用ChatGPT來撰寫講章、禱告詞、牧養短文,並提及有人預言當AI成熟後,神學院將面臨關閉的挑戰。面對這些現象,梁越美表達了她的焦慮,並思索基督教神學如何看待AI時代帶來的挑戰。她強調,神學的目的是讓按上帝形像所造的人來認識基督、與基督建立關係,讓人們可以透過聖經中上帝的話語與上帝更親密。她引用加爾文《基督教要義》中的觀點指出,只有真正了解人的人,才能真正認識上帝;只有真正認識上帝的人,才能真正認識人。
梁越美認為,教會的角色在於塑造基督徒與門徒的生命品格和培養靈性,而神學院則在於培育傳道人或服事者的生命品格。她將人文學科與理工學科的教育目的進行對比,強調前者著重於自我探索和行為價值,後者則著重於技術訓練和追求效率。在她看來,生成式AI僅是工具,無法像人類那樣認識真理或探索上帝的奧祕。
梁越美引用神學哲學家齊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的對牧者的觀點,認為牧師應是信徒,而真實的信徒應當是與上帝有親密互動的戀愛者,而且是身陷其中的那個。她強調,這樣的人是真實的信仰者,也唯有與上帝有深度交流的人,才能在傳遞上帝的話語時讓他人更加認識上帝。因此她認為,人的位格來自上帝的位格,人的獨特性源於上帝的主體性,而AI僅透過演算法拼湊資料,無法無法像人一樣透過讀經、禱告與上帝對話來認識祂的真理。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