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住風暴家庭的孩童】教會深耕地方 成長期支持
2023年05月07日
【林婉婷專題報導】為幫助在社區與部落中牧養、直面各樣家庭議題與暴力風險的教會,能夠更好理解、幫助與陪伴有需要者,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性別公義委員會於5月2日、3日在中華電信學院高雄所舉辦「風暴家庭中的孩童:家庭暴力防治研討會」,邀請勵馨基金會高雄分事務所的同工擔任講師,分享助人工作實務經驗。
研討會開會禮拜,由總會性別公義委員會主委林霓玲牧師以路加福音10章25至29節、36至37節為主題經文,和「仁慈的心」為題證道;林霓玲在信息中坦言,自己受洗成為基督徒多年,有時能實踐愛人如己的誡命,但有時也會以言語暴力傷害家人、或因為不平安而無法愛人。每每閱讀這段經文,她會提醒自己唯有回到上帝的愛,才能愛自己與愛他人。
人類無法憑藉自己的意志與理性做到愛人如己,但憑藉基督的愛,可以照顧自己,並開啟眼界與心門,看見受苦的自己與他人。林霓玲直言,其實沒有人可以強迫任何人做些什麼,但就像耶穌對律法師的反問,鼓勵與會者們捫心自問面對著那些人們不願探討、黑暗又尖銳的社會議題時,心裡的答案是什麼?並能在上帝面前聆聽、回應他的呼召。
在5月2日的開會禮拜後,緊接著是首場講座,由高雄勵馨社工督導陳宛彤談「愛的黑海-家庭暴力對兒少的影響」。陳宛彤首先介紹,今年邁入35週年的勵馨基金會,成立宗旨是「本著基督精神追求公義與愛的決心和勇氣,預防及消彌家暴對婦女與兒少的傷害,創造對婦女及兒少友善環境」,這些精神都與路加福音4章18至19節經文有關。而高雄勵馨服務包含收出養與未成年懷孕、家暴關懷、愛心物資分享、安置家園,並在高雄少家法院設立「家暴事件服務處及社政服務站」,及關注性暴力創傷的「蒲公英心理諮商中心」;其中家暴相關有被害人支持性服務、目睹暴力兒少服務、婦女就業和預備性職場服務、婦女自立生活服務、家事商談服務等等。
陳宛彤播放紀錄片《愛的黑海》談家暴對孩子的影響。影片中,18歲的小捷和外婆、二舅同住;小捷的父親在中國經商、另組家庭;小捷的母親自小成績優異、口才伶俐,卻遭受父母不當對待,婚後又遭到丈夫家暴而罹患憂鬱症、躁鬱症,最後結束自己生命。小捷因為國小時整年緘默,學校與社工介入才發現他的家庭狀況;小捷的阿姨富美感嘆,小捷的母親是強勢的人,面對家暴卻悶不吭聲、甚至認為被傷害是自己有錯,更因為擔心自己會失控對孩子施暴而故意流浪街頭。影片也介紹有婦女救援基金會社工陪伴小捷和他的姊姊長達八年,強調狀況不穩定的家庭並不是需要一時的資源,而是長期的支持。
影片後,陳宛彤邀請與會者們的分享看完小捷家庭故事後的心情;「沉重」是多數人的感受,但也有人看見社工與教會陪伴、讓孩子狀況逐漸改善的盼望。在2010年投入目睹暴力兒少服務的高雄勵馨社工師洪嘉宏分享,根據服務經驗發現,最初孩子們不太訴說自己的狀況,但當關係建立、某日他們便會以輕描淡寫的方式講出外人聽來相當沉重的遭遇;這種時刻他尤其心疼。
洪嘉宏也坦言自己早年服務時,會因為捨不得孩子受苦而責問忽視孩子需要的受暴女性;但後來反省這種過於急躁的判斷與決定,反而間接傷害受暴者,不但沒有陪伴受暴者看見當下困境、反而將她們越推越遠。
現場有牧者談到自己的經歷:國小五年級時,有位同學邀請她與其他同學到家裡玩,卻遠遠就聽到該同學父母的爭執聲;同學急奔回家,看見父親在家暴母親、年幼的妹妹抱著更年幼的嬰兒在旁不知所措;那位同學無法反抗父親暴行,只能抱住母親、同遭父親毆打;她的同學在長大後也成為家暴者,不知是模仿還是創傷才導致這樣的狀況。陳宛彤與洪嘉宏透過這個分享進一步解說曾經遭遇暴力的人有身心反應,及家暴「代間傳遞」的現象;2002年就投身家暴關懷服務的陳宛彤指出,家暴會傳遞,而受暴的家長能否做出「離開暴力環境」的決定,其實也會影響下一代怎麼面對暴力。
在接續的互動時間,與會者們探討如何「回轉像孩子」。洪嘉宏表示,人們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需要付出自己去「交換」,而蒙受家暴陰影的孩子有「親職化」現象,承擔父母的情緒、手足的照顧,因此對自己的需求有所割捨與犧牲;「回轉像孩子」以致於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在需要,是他對服務對象很深的盼望。
也有牧者點出輔導與安慰能否被目睹兒少接收、吸收,其實也需要時間與空間;洪嘉宏認同助人工作者的腳步需要放緩,而陳宛彤點出要接住破碎的家庭需要很長的時間,社工或許無法做到,但深耕在每個社會角落的教會卻可以做到。
第二場講座,由洪嘉宏接續主講。他以家暴目睹兒少的畫作,來談暴力當下孩子的心情與行動:有些人會逃避、躲藏,有些孩子會故意大哭到嘔吐以制止父母爭執,有些孩子會在爭執後照顧受傷的母親;甚至有些孩子因為過度恐懼而夢到自己和母親被父親虐殺。
洪嘉宏指出,孩子的社會行為學習對象通常是家長,目睹家暴可能讓他們在情緒調節、是非判斷、思想表達、人際關係、學業表現、性別角色認同、親密關係建立等方面有困難。在陪伴目睹兒少時,會先透過陪伴建立穩定信任關係,也為孩子的處境進行安全評估與規劃自我保護機制;過程中,孩子們會慢慢覺察父母情緒之外的「自身情緒」,學習自我照顧、面對親子關係、重整生命經驗。
高雄勵馨透過兒童成長團體、家庭親子日、親子互動團體等方式來陪伴家庭建立親子關係,另有陪同出庭服務。洪嘉宏分享陪同一對姊妹出庭後、她們的畫作:姊姊的畫作中相關人員都只有頭部、沒有身體,原來是她太過緊張,沒有辦法留意到任何人的穿著;而妹妹的畫作中則描述她在出庭隔天上學時情緒太過緊繃、竟忘記自己的班級在哪;從這個例子可見孩子們面對出庭的緊張,而社會工作與司法工作者就是協助撐出空間,讓孩子們能更自由表達。
最後洪嘉宏播放紀錄片《愛的黑海》裡蘭姊一家的故事。影片中,從小遭受暴力的兒子們直言不想複製父親的情緒化和暴力行為;但親密關係受挫的哥哥也坦言,被父母家暴不是最糟的,而是被暴力對待的回憶導致在經營自己的家庭時有恐懼、壓抑、委屈和遺憾。回應時間,有牧師分享自己的夫妻相處和親子溝通之道,表示可以偶有脾氣與不同意見,但要營造愛的家,家人間也約定好彼此喜歡、接受的對話方式與默契。洪嘉宏小結,陪伴不一定要提供怎樣的協助或效果,但就是去傾聽孩子們的聲音。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