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教會教派座談 科普特正教會與聖公會交流
2023年04月24日
【邱國榮台北報導】繼4月15日科普特正教會首度在七星中會濟南教會禮拜堂舉行禮儀後,台灣科普特正教會與濟南教會再度合作,在4月23日下午舉辦教派座談,邀請科普特正教會神父奧古斯丁、濟南教會神學與教育牧師鄭仰恩、台灣聖公會神學生王彥軒等人與談。
在座談會上,鄭仰恩從神學與歷史的角度指出兩個重點。首先,他說明長老教會的信仰特質,強調將上帝話語融入生活,注重教育與啟蒙工作,並且尊重教會秩序的重要性;此外,他也提到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對於後代神學影響深遠。其次,他談到改革宗的信仰特質,包括以上帝為中心、跟隨上帝話語、重視教會秩序等;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例,有小會、中會、總會等組織架構,並且帶有信仰目的的教義,追求敬虔和成長。此外,長老教會的教義發展也強調對話和與時俱進,持續建構新的神學思想。
奧古斯丁指出,科普特正教會是大公教會,屬於普世性的教會,與其他古老傳統教會有共同的真實信仰。相信聖父、聖子、聖靈,也相信耶穌是道成肉身的上帝,相信十字架、主耶穌的救恩、拯救和死後的永生。此外,保有七個很古老的傳統聖禮典,並且在禮儀上保留古老的傳統,譬如圖畫的聖像。
在科普特正教會信仰中,人與上帝有共融的關係,上帝扮演重要角色和功能,但人也有自由來回應拯救過程。此外,信仰和上帝話語需要用心去實踐,以使信仰能夠在生活中不斷成長,並且每天面對生活挑戰,在信仰中結出好果子和見證。科普特正教會的傳統建立在真理上,奠基在上帝源源不絕的活水恩典,以及過去教宗信仰前輩所留下的傳統。
王彥軒指出,感覺聖公會是走在科普特正教會與長老教會的中間,神學核心是平衡傳統、聖經、理性,強調中庸,也強調聖經作為最高權威,不可將聖經未清楚說明的規定當作教義遵守。聖公會重視公禱禮儀,並透過禮儀表達神學,會將人權等多元性納入其中;對於神學,聖公會保留彈性空間,容納不同神學見
王彥軒指出,台灣聖公會現在是注重與當地生活連結的教會,這是對過去內聚事工的反省。他表示,聖公會也在探索自我定位,尋求共識方式發展特色與精神;聖公會不只參考新教的東西,因為聖公會是走在中庸之道的教會,未來的發展包括禮儀,都會以平衡的方式探索後發揚。王彥軒強調,聖公會以主教的意向為主要發展方向,每年都會制定宣教目標,目前聚焦於外展事工、關注年輕人和社區。
鄭仰恩表示,長老教會近年來持續探索宣教與「教會觀」的新方向,並致力推廣多元化的教會文化,總會研發中心更是關鍵所在。他解說,長老教會在推動倍加運動與新世紀宣教運動後,從普世教會引進新的思想與觀念,建立新世紀台灣宣教運動,透過多元事工實踐,包括組織再造、學習跨文化宣教、性別平權等等,實現共同體的落實。
鄭仰恩指出,在21世紀的宣教雨傘下,長老教會接受普世運動推動下的福音、培育上帝兒女、愛心服務、改造社會、關懷受造界等五個面向,並加入第六個、即福音與文化面向,體現多元宣教的架構。今年起,信仰教制委員會更是開始推動「教會觀」研究,透過討論洗禮、聖餐等議題,幫助教會思考未來的方向與存在的目的。
鄭仰恩強調,「教會觀」的改變是問題意識的轉變,不再問「什麼是教會」,而是問教會存在的功能與目的。他表示,現今的教會觀點肯定生命並具有包容性,期盼藉由「教會觀」研究與討論,引領台灣教會有所更新。而其中最重要的挑戰是如何接納他者,將是未來三年或甚至20年的重要議題。
奧古斯丁說,他非常尊敬聖公會保有傳統,也保有福音派的宣教部分,並強調為科普特正教會需要學習當地的語言、文化及參與當地社區。儘管科普特正教會擁有悠久的歷史,在台灣卻是非常新的教會,因此需要向其他教派學習,同時也需要敞開大門,以了解當前所需要學習的事。
奧古斯丁在拜訪亞洲國家時,常常被問到是否科普特正教會為天主教或新教?顯示亞洲大多數人對科普特正教會的認知度不高,因此在介紹科普特正教會之前,需要先介紹正教會。然而,神聖的信息需要傳達到世界各個角落,透過各種文化語言去認識上帝並理解他;即使在不知道上帝的地方,仍然可以透過不同的語言、文化去認識他,並全面認識真理。
奧古斯丁強調,科普特正教會強調服事,並讓人們了解科普特正教會事工。儘管科普特正教會的禮儀較為傳統且古老,關注身體健康,重視教育和情緒,但靈性成長需要透過禁慾方式來培育;例如,神職人員每天都在禁食,一年禁食時間約200天左右,這是科普特正教會對靈性成長的強調。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