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以母之名 高雄文學館書展

2022年05月05日

教會公報

推薦本篇新聞 :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Line
【林婉婷高雄報導】5月的重要節日是母親節,高雄文學館特別在5月期間於場館二樓的「高雄文學典藏圖書室」主題書區舉辦「以母之名」書展,透過高雄在地文學家的作品或人物故事,帶領讀者們從不同類型的書籍,思想母親/父親、女兒、女性與家庭議題。

「孩子孩子,有更多浪尖,等待你大步流星躍過;此刻我為你唱的是一個未來的小冒險。」(節選自〈小催眠曲〉)書展最上方陳列2冊繪本,是木馬文化在2020年出版的《小孩遇見詩-五個媽媽》和《小孩遇見詩-想和你一起曬太陽》,這兩冊繪本皆邀請13位詩人創作,詩意且簡潔的文字,搭配童趣且柔和的插圖,適合親子共讀。《小孩遇見詩-五個媽媽》以母親、孩子的視角為主,透過詩人不同的筆法,描寫各樣的親子關係;《小孩遇見詩-想和你一起曬太陽》則以孩子與自然互動為主,有些是輕鬆遊記,有些是科學知識,淺白的詩句也蘊含豐富意境與美學。

「烈焰騰空,同樣的火曾在廣州、首爾、台北街上,在獨裁者為灰燼之前……」(節選自〈死決定了生-致香港〉)同層書架上的,是來自高雄美濃區、曾任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處長的作家吳錦發,在今年1月甫由玉山社出版的詩集《母親》。這本詩集分為幾個部分,包含身為基督徒的他在禱告中,藉著與上帝對話思辨社會議題,以及他在母親從患病到安息過程的掙扎、痛苦與悲傷等。

其中,近年來的重要大事,例如香港反送中、武漢肺炎、台灣前途、緬甸政變等,吳錦發都透過文字抒發他的見解與心情。吳錦發在自序裡提到,詩具有植物性和動物性,前者是指深刻的詩扎根土地,反映土地上人民的痛苦與幸福,後者是詩人內在本質,即詩人表達的方式。而撰寫後記的作家宋澤萊則分析1970、80年代台灣本土作家的特質是「公義之心」和「心靈重建」,並提到吳錦發在2019年受洗後找到思想與文字的追求,諸多生命難題在上帝那裡得到安慰與解答。

其他選書還有江佩津的《卸殼:給母親的道歉信》,以作家自己的家庭與人生境遇,點出職業傷害、自殺遺族、親子衝突等當代議題;楊子霈的《母親進行式》也是以自身經歷為出發,探討親密關係、母職實踐和生育議題;1992年出版、李黎的小說《袋鼠男人》則以不論是成書當時或如今都相當前衛的「男性懷孕」為主題,透過別樣角度探討懷孕與家庭經營議題。除了文學作品,也有口述歷史及人物訪談,例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出版、郭漢辰編著的《台灣堅毅女性的典範-柯蔡阿李女士專訪》。

「以母之名」書展至5月29日,每個禮拜一休館,歡迎民眾把握展期前往閱讀。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