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青知節探討歧視 打破框架思考

2022年03月18日

教會公報

推薦本篇新聞 : 0


【義工記者孫子寧台北報導】228連假3天,約20名左右的社青與大學生,到七星中會濟南教會參加「台灣基督徒青年知識節」活動,從哲學、社會、歷史、宗教心理學等不同領域的專講,透過身障者、性別歧視、原住民族、不完美身形、性產業等不同角度的工作坊,從不同面向認識與探討「歧視」這個主題;學員們並走訪人權園區和愛滋暨藥癮社區照顧團體,實地瞭解愛滋病患與政治受難者群體可能遭受的不同歧視。

以「用知識改革教會、帶來對話與理解」的意象,一群人組成台灣基督徒青年知識研究社,從2018年底開始籌辦「台灣基督徒青年知識節」,2020年的第一屆以「創傷╳療癒」為主題,吸引100多人參與。第二屆卻在2021年碰上疫情,延到今年228連假登場,探討「歧視╳自由」這個主題。

台中大專學生中心的蔡恆偉牧師說,2017年左右,教會界為了同婚議題,跟社會產生非常大的衝突,因為教會普遍只會說「聖經就是這樣講」、缺乏與社會對話的能力,顯得好像只能「用聖經砸人家」。提出青知節構想的周宙緯牧師,則是在牧養大學生8年後重返校園念心理研究所時,開始意識到:在遇到社會議題與聖經見解分歧的時候,教會的人雖然對聖經與真理很熟悉,但對學術知識或該如何與知識份子對話卻一竅不通,而形成各說各話的尷尬場面。

因此,籌辦團隊希望能以營會介紹不同議題,尤其是一些在教會裡比較隱晦、不敢討論的主題,作為啟蒙,由學界的人可以提供觀點,讓學員知道未來在談論議題的時候,不同學術圈裏有哪些範疇、從哪些角度、用什麼方式在談同一個議題,開始策畫青知節。由於第一屆在談論「創傷」主題時,發現不少人的創傷來源就是因為曾經遭受歧視,因此第二屆選擇以歧視為主題。

參與籌辦團隊的簡明和王昱法說,歧視是個普遍存在、但教會很多人沒有意識的問題,平常也只有非常少數的神職人員會想到用社會學、後殖民的角度去討論經文,在處理遭歧視的個體的時候也不容易想到這是在結構裡面產生這樣的困境。透過連續3天沉浸式的學習經驗,希望能讓參加學員對這個議題有更深刻的印象。

一名學員說,營會中從人的差異性談論到差別對待,人與人關係中認同、尊重、容忍、歧視等層次,反思「你這是歧視,這樣不可以」這樣正常不過的對話中,所缺少的「歧視是錯的」這個論點,推導出歧視是「因為差異而有不同的待遇」等結論,這樣的哲學論述讓自己眼睛為之一亮。而講堂中學員提問時,其他學員立即回應的熱烈情況,也讓他覺得藉由不同論點的對話,能使道理越辯越明。

另一名參加者則回饋,基督徒本來就是社會的一份子,本就有參與社會這與生俱來的責任,看到教會中有人開始談論覺得是好事,也很享受接受多元的知識,但同時也期待在學術知識外,也能從神學角度與信仰連結。王昱法也說,很喜歡看到不同學科的人在想問題、問問題跟論述事情的方式的差異,像歷史或哲學學者在談論時,鋪陳的方式和使用的語言、路徑等「技藝的花樣」非常有趣。

蔡恆偉表示,作為籌備者的自己在營會中也再一次被提醒,從最平常的捷運廣告到教會婦女事工,平日生活中容易落入男性、父權式思考,即使婦女好像在社會上有很多成就、很平等,但其實在思維上,還是容易對女性有很多框架,例如制定婦女宣教方針時,就容易落入既定的想像和框架,而這樣的意識,就會讓自己想要嘗試改變、打破。

對於青知節的未來,蔡恆偉說,希望青知節能繼續透過完整的理論專講,提供參加者啟蒙的機會,讓大家開始思考自己的思想背後有什麼來源,不是只知道答案、停留在「該怎麼做」的技術層次,而是可以知道「對或錯」是怎麼來的,讓大家未來在談論相關議題的時候也可以有更多材料與更豐厚的知識。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