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98%身體心理行為疾病皆起於「它」 從三方面拆穿負面謊言,將你的意念奪回!
2021年02月17日
女性基督徒作家—珍妮.艾倫(Jennie Allen),其新作《放掉頭腦吧!》曾登上《紐約時報》「How to」暢銷書榜第三名,並蟬聯暢銷書排行榜 25 週,至今仍高居美國亞馬遜百大暢銷書總榜上。
該書主題即是基督徒們經常談論、及每天都在面臨的挑戰—「心思意念」。作者的撰寫方式,富有新意地活用大腦科學知識、個人日常經驗、實際操作習題演練、《聖經》真理…等多項元素;少了宗教性的語言與論述,多了生活應用面,對經典議題提出新解方。
人到底有多少負面念頭?
負面念頭的危險,在於它會製造另外一個現實;在負面念頭中,扭曲的推理,乍看之下或許真有點道理。
人類的「行為」是這樣產生的。首先,你會對事物有「情緒」,情緒產生「念頭」,念頭支配「行為」。你的心裡惦念著什麼,就神經學上的角度來說,你就成為什麼。驚人的研究顯示指出,每個人平均每天產生3萬多個念頭,當中有許多都是「負面」的。負面念頭不僅衍生負面行為,更有甚者,75%~98%的身體心理行為疾病,皆起於這些負面念頭。這就是為何,奪回心思意念那麼重要,因為涉及層面甚廣。
大腦是被心思意念訓練
你思考什麼,你的大腦就變成什麼。有項研究如此指出,高敏感、高同理心的人,「鏡像神經元」通常較發達,能讓人與他人共感。但若人因「自我中心,覺得自己是最重要」的時候,鏡像神經元就會受損,深陷自我中心漩渦,不可能理解他人的觀點。
我們之所以被創造,並不是要以自我為世界中心而活,一旦如此,就會產生危險之處─獨自一人在黑暗中,魔鬼可以對你說出想要說的一切。
謊言的類型
箴言23:7:「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這是《聖經》中明言的真理,教導我們,我們的心如何,行為就如何。那究竟,錯誤引導我們的心的是什麼?正是「謊言」。
大抵來說,最容易蒙蔽人的謊言有三大類型:「我無助」、「我一文不值」、「我不討人愛」。
事實上,「精神病學基礎」的入門課程,提到的就是關於這3大面向。而這些想法是如何造成的,也有主要的3個原因:內心深處的黑暗大本營:1)魔鬼、2)我們的傷口、3)我們的罪。
敵人用短短的兩個字:「萬一」,便讓我們中了圈套;我們正在用「萬一……怎麼辦」逼死自己。
「謊言」讓我們無法真正認識應該相信的「真理」,其中,危害最深的,莫過扭曲我們對神的觀點。每個人如何相信關於自己的謊言,根植於我們如何相信(認識)神。
聽起來雖然難以跨越,因為誰不是被「我們的傷口」、「我們的罪」糾纏,但要打破這循環,可先建立一個信念,也是關鍵的信念:「念頭可以選擇」。你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三方面練習,拆穿謊言!
觀察你的念頭,瞄準它,辨識其內容。有一點可以特別注意,就是負面念頭並不容易被觀察到,導因在於,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不想注意,或是在它偷偷佔據心思時,我們無感或不夠敏銳察覺。以下3方面,可幫助你鑒察自身念頭,進而奪回心思主權。
第一:寫下來
在一張空白紙上,畫上一個空心圓,寫下正盤據你心思意念的感受,如焦慮、悲傷、害怕、憤怒……等都可。從這中心點,再分散出幾個小圓圈,接著於其中寫下可能致使你有這類情緒的原因。有可能是工作、財務、婚姻、感情、信仰危機……,不管是什麼,想到的都可先寫下。
第二:觀察與禱告
把這些情緒以及你觀察到有可能的導因,帶到神面前禱告。
第三:要有清楚意識感
如果你想停止這個模式,就要很清楚意識到正在發生的是什麼,並採取相應行動。真理可以拆穿謊言,但如何拆穿,需要上述第一點的行動──觀察它,寫下來,然後禱告。
鑒察美的能力 擊敗悲觀主義
悲觀者的特性,是「傾向於表現懷疑別人的動機,也懷疑別人行為中有真誠善意。」悲觀是一個巨大工程,人會不知不覺在心的周圍築起高牆。
悲觀主義將人的焦點,聚焦於世上所發生的事物。約翰·派博(John Stephen Piper,1946~),一位美國浸信會領袖與作家,曾談及自己的教授與他分享:「克萊德·基爾比(Clyde Samuel Kilby)教授,一位美國作家,在提及有益心理健康的十項建議中,第六項提到:『……每天一次,我會只是凝視著一棵樹、一朵花、一片雲、或一個人……我一點也無須在意什麼,只是很開心他們存在著……』」
在美的面前,悲觀會崩潰。悲觀削弱我們正確看待神的能力,但如果我們擁有觀察美善事物的能力。鑒察美,讓我們瞄準天堂,提醒我們還有希望。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