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MeToo #ChurchToo讓教會中性騷擾依法制裁
2018年05月31日
【邱國榮 台北報導】
「#MeToo」運動譴責性侵犯╱性騷擾,去年引起國際迴響;基督徒群體也陸續揭發教會領袖等權勢者的侵犯事件,稱為「#ChurchToo」。台灣國家基督徒女性靈修協會於5月26日假七星中會和平教會舉辦「#MeToo的重量」論壇,探討性騷擾議題,與談人為牧師陳秀惠、玉山神學院助理教授陳文珊與牧師蘇貞芳。
「如果國家不將性騷擾行為構成犯罪,使騷擾受到制止,受害者的處境會更壞。」陳文珊指出,當社會認為性騷擾無所謂,性騷擾便會橫行無阻。國家必須介入性騷擾的防治,釐清權力關係,而修復式正義會是較好的策略運用。
陳文珊強調,修復式正義不是受害者寬恕加害者,也不同意「搓湯圓」把大事化小,而是促使加害者願意承認犯錯、道歉,同時支持受害者,提供其所需的協助,解構製造傷害的溫床。不過,即使國家制訂修復式正義政策法令,還是可能有加害者不願道歉,或是繼續造成傷害,就需要國家法律介入制裁,否則「#MeToo」「#ChurchToo」不會妥善解決問題。
蘇貞芳表示,性騷擾存在的關鍵在於權力與權勢,受害者都處於相對弱勢。「#MeToo」運動在歐美風行草偃,知名運動員及影星勇敢站出來講出自身受害經歷,縱然有名人光環,但在權力位置上仍是相對弱勢者。她根據聯合國婦女權能署(UN Women)去年5月所做調查,女性被性騷擾的原因,不是男人為了性慾,而是低成就男性認為性騷擾是好玩的事,當街調戲或辱罵女性。另外,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指出,台灣上班族逾半遭遇性騷擾。
曾任民進黨立法委員、政務官員、阿美族第一位女性牧師陳秀惠表示,原住民因「敬天」而有自我約束、信賴的社會結構,然此文化傳統已被外來政權干擾。她指出,政府法令是人性道德的最終底線,有「敬天」信仰觀念為基礎,訴諸於法律才見效益。她回顧1980年代救援雛妓的經驗,許多原住民家庭被人口販子矇騙,原住民少女被送入娼館,這段過去對原住民族來說,是一段慘不忍睹的「#MeToo」經歷。
今年「#MeToo」風潮吹到了台灣,座談會中,有女性勇敢說出在中會、機構,以及工作場所的受害經歷。今年4月《校園》雜誌曾於臉書進行「當#MeToo在教會」匿名問卷調查。教會有許多埋藏在冰山下的問題,需適當揭露出來,並加以探討與行動,防範未然。
(攝影╱邱國榮)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