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泰澤運動在香港」 申漢烈:教會須反思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

2018年05月01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採訪:陳燕蓉 / 2018年4月30日

【時代論壇訊】

泰澤團體將於八月八至十二日在香港舉行「2018泰澤國際青年聚會」,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及泰澤群體於四月廿六日假香港聖公會基愛堂舉行「泰澤運動在香港」教牧交流會,由國際泰澤團體代表申漢烈修士(Brother Han Yol)、香港聖公會基愛堂堂主任馮智活牧師及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介紹泰澤群體的理念以及詩歌與祈禱方式,探討泰澤群體在現今分裂的世代可承擔的角色和任務,約六十人參加。

申漢烈在分享時指出,源於法國的泰澤運動已有五十年歷史,除了歐洲人士前來參與外,亦吸引了來自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的人,當中大多是普通年輕人而非教牧,包括信徒、未受洗的,甚至沒讀過聖經的。他指出泰澤群體並不在意來參加者的年齡、國籍或宗教,因為泰澤是一個復和的聖堂,不管甚麼人,只要進入教堂就和好了。

不作教會 只是平台

申漢烈又指出目前負責泰澤運動的修士及弟兄是來自三十多個國家的天主教徒及新教徒;年齡由二十多歲到九十多歲不等,而泰澤運動不只屬於天主教或基督教的,而是屬於耶穌基督、是將祝福帶給大家的群體。他亦提到泰澤運動就如靈恩運動及教會更新運動一樣扮演著平台的角色,而非堂會角色,也沒有會員制。以往有牧師認為年輕人去了泰澤就不再上自己的堂會,但申漢烈強調泰澤運動並不是堂會,也不會為人施洗,如果有人在泰澤受感動而想受洗,泰澤會鼓勵他們回到所屬堂會受洗。

申漢烈表示,不少年輕人在信仰上都感到疑惑:「我愛基督,但為甚麼教會會分裂?」現時教會的年輕人愈來愈少,但銀髮長者則愈來愈多,教會須反思如何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為解決此問題,現時泰澤運動除了在泰澤舉辦外,亦會與地方堂會合辦活動,例如今次與香港合辦活動,因為過往有不少香港人到泰澤參與活動,而香港也是一個適合的地點容易讓其他亞洲地區的人士前來參與。

為了遷就工作忙碌的香港人,他指出是次活動分別在九龍、新界及香港島的早上及晚上舉行,當中有藝術、信仰及社會議題等的討論,而且沒有年齡限制,但其他國家前來的參加者則有年齡限制。他又表示活動舉辦期間,每天都會舉行三次祈禱聚會,希望參加者能把當中的詩歌帶到自己的堂會裡。不過,申漢烈強調這並不是要以泰澤崇拜取代堂會原本的崇拜,只是為堂會提供多一種祈禱方式作補充之用。

拋下雜念 靈的更新

另一位講者馮智活分享他曾到泰澤參加崇拜的經歷,當中簡樸的生活為參加者提供一個靈性的環境接觸神。在寧靜的狀態中,人們可以拋下雜念,而簡單的生活令人聽到自己的聲音,讓心靈與上帝接觸。他認為泰澤的崇拜不是崇拜方式的更新,而是靈的更新,使人拋低宗教間及教派間的隔膜。他亦提到香港人大多很繁忙,很少有寧願的時間去感受神,因此寧靜退修的時間很重要。他認為泰澤崇拜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粵語詩歌較少,如以後有更多我們熟悉語言的詩歌,可令我們更投入當中。

胡志偉則提到年輕一代認為教會排斥外人及經常牽涉政治,令他們回到教會時不能做真正的自己等種種不滿,與對真誠的委身、對群體的渴求及期望教會內外有具體行動的情緒產生矛盾,而泰澤群體則明白青年人需要一個能被人明白與接納空間。泰澤群體提倡教會間的信任與復和,亦透過委身簡樸生活令大家關注貧窮問題。胡志偉認為後現代青年人對禮儀的嚮往,而在泰澤崇拜便可令他們經歷禮儀,例如不斷重複詠唱簡短的詩歌,讓信仰的真諦漸漸貫穿心靈。同時,他認為泰澤運動提供了一個平台讓不同文化有交流學習的機會,亦使不同圈子都認同泰澤崇拜。他形容泰澤運動就如黑暗世界中的蠟燭一樣,為世界燃點光芒、帶來盼望。

左起:馮智活、申漢烈、胡志偉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