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從繪瓷中重尋工作的意義 道風山繪瓷藝術展覽

2017年11月07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時代論壇訊】

「噹!噹!」修道院的鐘聲響起,意味著修道群體要開始禱告,原來修士不單禱告,還要工作,很多修院群體都強調「祈禱與勞作」的概念,進行藝術創作就是工作之一,這樣的工作與凡俗的工作有何不同呢?如何能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呢?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主任湯詠詩分享「道風山七十週年繪瓷藝術展覽」背後的理念和歷史,原來與上面的話題息息相關。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的第一任華人牧師王景慶認為修道最重要的精神是「祈禱與勞作」(拉丁文︰Ora et Labora),修道不單只注重內在的靈修操練,不斷禱告,也要工作,祈禱與工作就像是車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這是很多中世紀以來的修道院的格言。於是,一九四七年,他成立了燒瓷部,以燒瓷這種藝術形式作為一種學習,製造和銷售瓷器遠至歐陸地區、北美,就是今天藝術部的前身。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主任湯詠詩說︰「縱使今天再沒有一班繪瓷師專注於祈禱和勞作的生活,但『祈禱與勞作』仍可以於日常生活實踐出來。」透過繪瓷,他們很想告訴基督徒在人世間和紛亂的香港不單透過祈禱,也可以透過工作,把信仰實踐出來,福音繪瓷就是一件作品,讓人看見祈禱與勞動裡勞作的精細,是生活中祈禱與勞作平衡的結晶。

「祈禱與勞作」 的日常實踐

藝術的工作不是單為糊口,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最近介紹了Ikigai這個概念,這個日文字指的是工作的一個境界——你能夠樂在其中,甚至忘了自我(losing yourself)。湯詠詩認為「祈禱與勞作」就好像一個人能夠找到Ikigai,人當然要糊口,是生活的一部份,但若果你可以製作和聆聽音樂、畫畫、寫作、煮食、掃地至忘形,那一刻就是一種神聖空間,你找到你生命的意義,就是上帝給你的恩賜。其實,人本來就不是經濟動物,這種工作概念對今天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連以經濟掛帥的世界經濟論壇也要討論,可見很多人也渴望在工作裡尋找人生意義。湯詠詩相信當年的繪瓷師就是如此,繪瓷不單是為了糊口,更是要在繪瓷的過程中與神相遇,達到Ikigai的境界。

時移世易,瓷器工藝日漸式微。今天,道風山仍然維持早、午、晚三次祈禱的祈禱生活,逢星期五早上七時正舉行清晨的聖餐禮,星期天則有兩堂崇拜,同時有藝術部的工作,不斷發掘其他藝術形式,希望繼續透過基督教和中國文化的對話,讓基督教信仰能夠在華人地區落地生根,參與本土化的過程。同時,道風山重新安設了一個燒瓷器的爐,開辦繪瓷的藝術課程,希望讓人在現今的香港處境經驗靈修生活。

道風山除了於山上展出展品,早前更下山到沙田大會堂設展,因為現今很多人都未必會上山來看展覽,很想透過下山接觸所身處的沙田社區和住在其中的街坊,傳遞「祈禱與勞作」的概念。

今次的展品除了繪有聖經故事的瓷碟外,更有一些居家擺設。湯詠詩特別喜歡一盞瓷器燈,燈身繪有葡萄樹和葡萄果實,回到家,燈一亮起,自然就會想起「主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讓人感到滿有力量,知道「我不是支離破碎,而是連結於上主的」。

展出的作品中包括了今年已屆一百零三歲的徐淼長老的瓷碟作品,也有最年輕的香港理工大學環境及室內設計系三年級學生林斷山明的作品,希望能夠讓瓷器工藝和概念薪火相傳。

除此以外,展覽的部份藝術品採用了一些較新的藝術表達方式,例如藝術裝置,希望能讓年輕一輩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信仰,與信徒、大眾溝通。湯詠詩希望藝術能成為一種靈修的方法,瓷器藝術得以活化,並邀請更多基督徒藝術家重新以中國文化演繹基督教信仰。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展覽期間,設有多場繪瓷工作坊、講座、免費展覽導賞(內容包括講述老一輩的師傅的見證,歡迎機構及團隊預約)及即場手繪示範,讓公眾在環境優美的道風山上體驗繪瓷藝術,認識傳統手繪瓷藝及其歷史,薪火相傳,繼續善用手繪瓷藝傳揚福音。

是次展覽以「薪火相傳」為主題,展出道風山逾百件在過去七十年間的彩瓷作品,其中更有不少是見證道風山歷史的珍貴文物。有興趣讀者可於展覽結束前到場觀賞。

道風山七十週年繪瓷藝術展覽

展出日期:即日起至十一月十四日
地點:道風山基督教叢林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週六至週日下午一時至五時
免費入場
詳情:www.tfscc.org/ART/exhibition

湯詠詩在道風山聖殿前,捧著「耶穌履海」瓷碟,細談今次展覽的意義。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