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末世教會與以色列一同站立 迎接主的再來

2017年10月30日

台灣國度復興報

推薦本篇新聞 : 31


 
靈糧神學院副院長喬美倫老師,於10月25-27日三天晚上,以「末世中的教會與以色列」為題分享,在末後世代,天災人禍、仇敵攻擊只會越來越劇烈,外邦基督徒應與猶太彌賽亞信徒緊緊連結,教會透過禱告及實際行動幫助以色列長兄,一同站立,成為等候主再來的「新婦」。

喬老師的研經主題分為三大段落,「以色列與列國」、「回歸之路」及「與以色列一同站立」,其中回歸之路介紹慘不忍睹的納粹大屠殺,600萬猶太人被送集中營屠殺的歷史事實,再來是上行之旅(Aliyah),包括1896年Herzl的錫安主義、1917年英國貝爾福宣言、19至20世紀開始的回歸,以及1948年以色列建國,建國70年來遭遇列國的攻擊、逼迫及現況。

喬老師說,今年4、5月她去到以色列橄欖山上,在主哭堂默想當年耶穌像母雞召聚小雞一般,召聚以色列人,但以色列人不願意,錯過上帝所預備的平安,耶穌因而哀哭(參太廿三37、路十三34、路十九41-42)。她的感動是耶穌迄今不僅仍看著耶路撒冷,但耶路撒冷如今四分五裂,有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教紛爭不斷,有隔斷的牆,有爭戰,如同世界的縮影,等於耶穌也望著全世界流淚,因為全世界很多人與祂所預備的平安擦身而過。

選民受苦的日子仍在持續

定義「出離」與「離散」兩者的不同,喬老師說,出離是一種對獨一上帝的信仰抉擇,出離高文明的偶像之鄉,進入曠野,是一場信心之旅,並開始新的時代及族群,帶來萬國的蒙福;離散則因得罪上帝,招致咒詛,人民與神所賜福的應許之地隔離,流離到列國,失去祝福列國的位份。

在以色列歷史中,從亞伯拉罕出離吾珥、出離埃及、出離巴比倫、基督信仰出離猶太教及二次世界大戰以色列建國、出離分散的列國,共5次出離;另外3次離散,第一次是亞當被逐出伊甸園,第二次是被擄到巴比倫,第三次離散是因猶太人不信耶穌是彌賽亞,主後60多年猶太人把信耶穌的猶太人趕出聖殿,信仰的出離,造成耶路撒冷受到咒詛,導致主後70年外邦人踐踏聖城,百姓流離失所。

猶太人亡國後分散到列國,任憑所有國家好惡欺凌殺戮,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納粹屠殺600萬猶太人是最高峰。喬老師說,10世紀的十字軍東征,也是基督信仰的恥辱,歐洲基督教國家藉十字軍東征,屠殺萊因河沿路的猶太社區;歐洲還興起反猶的「反閃主義」。奧地利就有雕像,用拿拐杖的盲女象徵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則是高貴的君王之女,文化上刻意醜化猶太人,使得猶太人大量逃離歐洲,移民美國。

「耶路撒冷不算什麼,但卻是所有的一切。」喬老師引述《王者天下》電影中,伊斯蘭教首領撒拉丁的說法,因著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的聖地,二千年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聖殿被拆毀,6世紀被伊斯蘭教徒在聖殿山上蓋了金頂清真寺。如今耶路撒冷被分成四區塊,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教各據一方,還有隔斷的牆。於是伯利恆住著阿拉伯人,聖殿山上沒有聖殿,阿伯人居住區域還有猶太人屯墾區,戈蘭高地、西岸及迦薩走廊不時有衝突發生,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爭議沒停過。

歸回不只返回故土還要歸回上帝面前

以色列1948年建國後,猶太人開始上行之旅返回故土,基督教機構也出手幫助,如今人口已達852萬人,不再只有單一猶太民族,還包括177萬阿拉伯裔。「歸回不只是返回故土,最重要是回歸到上帝面前,承認耶穌是彌賽亞,才能領受救恩。」因著歐洲反閃主義及錯誤的「取代神學」(教會認為神已經棄絕猶太人,基督徒全部取代猶太人)對猶太人的逼迫,20世紀承認耶穌為彌賽亞的猶太人,不稱自己是基督徒,而稱「彌賽亞信徒」。目前以色列境內有1萬多位彌賽亞信徒。

喬老師強調上帝沒有丟棄猶太人,「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十一25-26)但那日子沒有人知道,只有天父知道。持守基督信仰的列國餘民與以色列餘民同時數目滿足,主必要來懲治列國。新天新地降臨,舊約所有的聖徒與新約所有聖徒都屬新耶路撒冷。

彌賽亞信徒如何在以色列開展事工呢?喬老師以《叛徒》這本書說明,因著猶太人信了耶穌就是叛徒,一個猶太家庭信主後,就被猶太社區排擠,結果這位爸爸就去讀神學院,立志當拉比,開彌賽亞會堂,跟猶太人一樣行割禮、守安息日、守節期,帶領猶太同胞相信耶穌是彌賽亞。當坐在大衛家寶座上的耶穌,在耶路撒冷被高舉,進而拆毀外邦人、猶太人之間隔斷的牆,耶路撒冷才有平安。

上帝的選民如今仍在受苦,以色列在阿拉伯國家環伺的地理環境中是「萬綠叢中一點藍」,緊鄰的巴勒斯坦、埃及和伊朗都是威脅。末後世代,天災人禍不斷,因著神要住在百姓中間,外邦與猶太基督徒要連結在一起,教會不僅為以色列禱告,並以實際行為支援以色列長兄,成為完整的新婦,成為等候彌賽亞再來最大的力量,深深與基督連結,才能滿足上帝的心意。

參與研經的弟兄姊妹敬拜讚美神。魏麒原攝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