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看牧養關注」
2017年05月19日
【時代論壇訊】
近日政府正式發表「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計劃的研究數據結果,分析多項數據項目的統計數字,並在一些項目與2014的有關數據、「2006年中期人口統計」及「2011年人口普查」的結果作出比較。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下稱教新)在五月十日上午假基督教平安堂舉辦了「從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看牧養關注」的交流會,邀請了不同背景的教牧同工分享由統計數字反映的新移民事工、單身事工的現況及牧養策略,約二百人出席。
每教會3.6內地新來港會眾
教新首先向在座會眾簡要分析數據結果,教新研究助理劉梓濠主要以人口數目、年齡及性別結構、婚姻狀況,以及在港居住年期,合共四方面講解分析。
一、在本港人口數目方面,2016年的香港人口合共為約7,336,600人,比2014年增加了107,100人,升幅達0.7%。而全港十八區人口最多的地區,分別依次為沙田、觀塘和元朗,每區均超過有六十萬人居住。
二、在年齡及性別狀況方面,比較由2014年至2016年的增加人口中,男性共增加31,100人、女性增加了66,700人,男女增加比例約為1:2,如果只計算15歲以上的增加人口,男女增加比例則為1:3。全港平均年齡的中位數為42.0歲,以年齡比例分類為計算,15-24歲的青年人口比兩年前減少了49,100人,相反65歲以上的人口在兩年間卻增加了98,300人,反映本港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而全港65歲以上的人口最為集中的區域則為觀塘區。
三、在婚姻狀況方面,由2014年至2016年的離婚、分居率均有上升的趨勢,以女性較為顯著,男性的比率分別由2.8%升至3.7%、女性的比率分別由4.8%升至6.1%。而全港15歲以上,離婚或分居,及喪偶比率共增加了45,700人。
四、而在港居住年期方面,居港少於7年的新來港人口,由2006年的790,055人,上升至2016年的968,729人,升幅接近廿萬人。而居港少於7年且大於6歲人口的估算,在2016年約有572,552人,佔全港人口的7.8%。而據教新統計調查,新來港會眾人數由1994年的1,667人,上升至2014年的4,648人,平均每間堂會約有3.6名內地的新來港會眾。
主動關懷單身信徒
大會首先邀請了中華基督教會油麻地基道堂(下稱油基堂)堂主任陳誠東牧師分享,他指自己沒有刻意辦新移民事工,只是油基堂座落於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基道小學,學校的家長對教會而言都是禾場,而當中超過一半的小學家長都是新來港人士。他指現時為家長辦的「恩典團契」,約有三十人參與,當中有來自內地新來港的信徒或慕道者,教會設立英文班或教育子女班而吸引家長參與。陳誠東指來自內地的弟兄姊妹多很忠誠、熱心事奉,較喜愛談成功的見證,如女兒讀書獲獎學金等。
來自基督教主恩會的鄭玉橋牧師則分享牧養單身信徒的經驗。她指約有四百人的主恩會職青牧區中,有近二百名的弟兄姊妹是單身或未婚,因而牧者會盡力幫助信徒協助尋找另一半、給予情感關懷,以及教導適當的單身或婚姻價值。她指教會曾辦打正旗號辦一些「Pair up Party」,原以為一些單身的弟兄姊妹會有興趣參與,但最終反應冷淡,皆因弟兄姊妹多羞於參與這些公開的撮合活動;因而她指教會後來轉而辦一些聯堂會的有關個人生命成長的課程,信徒多參與當中願意分享生命,而教牧同工同時會「識趣」地安排分組時,編排一些同工均認識而覺得有機會發展的弟兄姊妹在同一小組分享,製造聯誼機會,鄭玉橋指這些事工的配對效果反而不俗。
鄭玉橋又指會有些單身的弟兄姊妹會私下向牧者尋求想擴闊社交圈子或尋找良伴,牧者都會願意作屏障般尋找方法幫助教會內的弟兄姊妹。而牧者又會主動關懷一些單身的弟兄姊妹,教導他們單身的好處。鄭玉橋亦指主恩會對會友的勸勉仍是「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信徒如選擇與未信者拍拖,也要清楚將來可能要付上的代價,如價值觀不合,因此教會亦鼓勵會友盡量將福音傳予配偶。
應思考適切人口變化的牧養策略
教新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在總結時指出,教會要面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挑戰,如信徒的常費奉獻、出席率與事奉因缺乏收入和體力而日益減少,教會亦須思考是否將恆常的晚上聚會,改為調往日間舉行,以方便年長信徒參與。人口老齡化亦帶來家庭結構的轉變,他指教會將會面對更多成年子女與年長父母的單親家庭,胡志偉推薦教牧可看電影《一念無明》思考對策。而面對居港新移民漸多,他指教會應思考在崇拜語言上作更多彈性的調整,如據教新的調查全港教會在2014年崇拜聚會使用廣東話的比率達99.2%,遠超於政府指廣東話在2016年全港社會語言流行率的88.9%,他認為教會可為新移民提供更多不同語言事工的服事。
左起:鄭玉橋、陳誠東、主持梁國全、胡志偉、劉梓濠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