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天氣冷颼颼 長者及慢性病患者泡湯六要項

2017年01月23日

台灣國度復興報

推薦本篇新聞 : 31


寒流來襲,國民健康署呼籲天冷泡溫泉,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應謹慎並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為了讓大家都能健康享受泡湯樂趣,國民健康署提供長者健康泡湯六項項,讓民眾享受這個冬天裡溫暖的感覺:

◎短時間:天冷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時間勿超過15分鐘,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

◎慢起身: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造成低血壓,因此,泡湯後勿太快起身,以免暈倒發生溺斃意外。

◎多喝水:泡湯前後都應喝足水份,以免泡湯中間水份流失太多造成體內缺水,造成頭昏及暈倒。

◎看水溫:糖尿病患者、高血壓、膽固醇過高患者在泡湯時更要特別小心,溫度勿超過40℃,且千萬不要一下用冷水,一下用熱水,這種方式最危險。因為冷熱溫差大將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心血管突然收縮或血流受到阻塞,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

◎避飯後:天冷大家會相約吃麻油雞、羊肉爐、麻辣鍋等大餐,也會來一點酒祛寒。因為酒精、麻辣食物都會讓心跳加速,加上熱水、溫泉刺激,恐怕心臟負荷不了,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建議飯後5小時或2小時再泡湯。

◎揪團去: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泡湯時最好有親人陪同,避免獨自在個人池,免得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再三提醒;天冷更要注意規律用藥及測量血壓

每次天氣一變冷,因為心血管疾病就診病人就會增加,台大醫院竹東分院詹鼎正院長提醒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規律用藥及監測血壓是不能間斷的,規律服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天天量血壓做好血壓監測,才能減少天冷造成的影響。健康署再三提醒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儘速就醫。對於有心臟病史的民眾,在任何時間都要隨身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