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路得記看活出慈愛的真信仰 馬格里:上帝子民承擔推動歷史之責
2017年01月05日
【時代論壇訊】
美國三一神學院教授舊約系主任馬格里博士(Dennis Magary)於路得記的聖經神學講座指出,該書卷內上帝的臨在乃是通過人作為恩慈的媒介,路得記三位人物按上帝的心意與人相處,由人的行動表現上帝的慈愛。
馬格里以路得記來講解上帝的慈愛(《和合本》譯:恩待)。他繼當天下午第一講「缺席卻是同在:信仰神同在的真信仰」集中以方法學解說了在聖經的文學結構中,上帝的同在和缺席,於第二講「平凡卻是非凡:活出慈愛的真信仰」將焦點集中在人如何作為上帝恩慈的媒介,轉化人心,從拿俄米、路得和波阿斯的生命,探討上帝的特質令祂如何與人互動,和祂渴望我們怎樣與其他人相處。
馬格里闡釋,路得記裡上帝沒有直接工作或明確地出現,上帝只做了兩件事,就是令不育的人懷孕和令飢荒停止,其他事都是由故事的人物推動的。得一8提到:「拿俄米對兩個兒婦說,你們各人回娘家去罷,願耶和華恩待你們, 像你們恩待已死的人與我一樣。」每次讀,他也會詫異,再三思考為何拿俄米不是以耶和華自己作為慈愛的標準,而是以路得和俄珥巴如何恩待人作為慈愛的標準。路得記的人物是以他們的行動表現了上帝的慈愛,也讓人知道上帝的子民可以一起承擔推動歷史軌跡的責任。
馬格里又指聖經裡的慈愛(loving kindness)這個字其實很難翻譯,英文也有好幾個版本:待人很好(deal kindly)、忠誠的愛(faithful)、良善的愛(show kindness)、投入的愛(show kind devotion)、堅貞的愛(steadfast love)等,但這些字在描繪這種愛時,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總而言之這種愛有很強的結連關係,不會減弱的,能改變任何事情。還有,慈愛是一種素質(quality),告訴我們上帝如何與人互動,也是祂很渴望我們與人互動時流露的特質。
渴望別人得益 成為生命動力
接著,馬格里分享了他對路得記的九項觀察:
一、路得記裡每個人物的渴望都是希望別人能夠得到好處。拿俄米叫路得和俄珥巴回娘家,而不是父家,當中就隱含了希望她們再嫁的意思。當時,拿俄米已失去了丈夫、兒子,盼望全無,但仍然為兩位媳婦著想,希望他們能夠再嫁,有安穩的生活。路得則為拿俄米著想,所以放棄再嫁的機會,更以拿俄米的上帝的名義起誓,說除非死令她與拿俄米相離,不然若她離開拿俄米,上帝就會重重降罰與她,反映了她願意以餘生好好照顧年老的拿俄米的渴望。波阿斯則希望供應拿俄米和讓路得快樂,所以才給了她六簸箕大麥,不希望路得空手回去見奶奶。
二、路得記的人物都能衝破自身的限制,成就上帝的祝福。拿俄米是地位低微、已一無所有的婦女,但她仍說出願上帝祝福路得的話來;路得是一個外邦女子,不知會否為以色列人接納,但她仍願意盡力幫助奶奶;波阿斯為拿俄米贖地可能會令他傾家蕩產,但他仍願意去贖,成就了上帝的祝福。此外,縱然沒有明確說出來,上帝也透過路得每天的生命成為別人的祝福,教導人如何活出慈愛的生命,轉化伯利恆這個小城。
三、路得記的每個人物都因著為別人著想的渴望,引發相應的行動,令別人真實地得到祝福。拿俄米促使路得接近波阿斯,找一位丈夫;路得促成與拿俄米的關係,主動去拾穗,找可以供應他們的人,與波阿斯相遇;波阿斯則促成贖地的程序,並幫助死人留後。上帝的子民,不論男女,就是如此受到上帝的慈愛推動,活出慈愛的生命,超越平凡,即使只是一些平常的好習慣,都可以因上帝的慈愛,成為一種讓人看見上帝素質的行動。上帝先展現祂的慈愛,其餘都是由人來完成。
慈愛的生命令人稱頌上帝
四、如果關係是以慈愛來推動,最初好像是一種患難,但最終會成為不會朽壞的資產。拿俄米沒了兒子、丈夫,她已沒有將來,更形容上帝是在伸手攻擊她,她唯一剩下的依靠就是希望可能有媳婦照顧。可是,她因著愛媳婦,仍然力勸媳婦回娘家,說自己不可能再有丈夫,即使真的能再嫁,再生育,路得和俄珥巴也不可能等她的兒子長大再嫁。路得的回應則同樣因著慈愛,誓死跟隨拿俄米,正正體現了慈愛上帝對拿俄米的恩典和供應,最終更是對伯利恆這小城的供應。
五、上帝就是用這種慈愛的生命來彰顯祂對每個人和世界的救贖。故事清楚告訴我們慈愛的生命是能讓人看見的,波阿斯幫助路得,絕不是因為看見路得的容貌而產生傾慕之情,而是因為聽見又看見路得是個賢德的女子,滿有慈愛,願意用餘生照顧婆婆,離開本族本家來到不認識的地方。他是對路得的生命感到深刻,她的生命反映出上帝的慈愛。另一方面,我們需要發現人與人之間是親密地互相需要的,故事裡的每個角色、我們每一個人都拿著一塊拼圖,集合了就是解決別人的困境的鑰匙。
六、活出慈愛的生命能讓人發出對上帝的讚美。路得生子後,伯利恆的「婦人們對拿俄米說:『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今日沒有撇下你使你無至近的親屬,願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聲。』」(路四14)
慈愛的生命是種生活方式
七、慈愛的生命需要付代價。拿俄米為了令路得透過再婚得到安穩的生活,她可能會失去眼前可見唯一能抓著的幫助;波阿斯為拿俄米贖地可能會賠上他所有財產;路得決定跟隨拿俄米回鄉、照顧她,便要放棄一切,重新適應新的文化、語言,但這些人物都仍然決定如此行。
八、活出慈愛的生命沒有甚麼保證。這不是十分容易接受的事,在消費主義的文化下,我們都會問付出代價後,自己會得到甚麼,但活出慈愛的生命不會為你帶來這些保證。當路得跟隨拿俄米,身為摩押女子的她不獲保證一定會為以色列人接納,但她仍決定如此行。拿俄米沒保證若路得嫁給波阿斯後,她會繼續得到波阿斯的供養,但她仍願意促成他們的婚姻。波阿斯沒保證贖地、為先人留後的計劃一定成功,但他仍啟動了贖地的程序。
九、活出慈愛的生就是要超越那份保證。沒有任何事情比在日常生活中看見上帝更重要,我們不應該以各種藉口,例如:我只是一個家庭主婦;我只是二十出頭的學生;我沒受過訓練;我沒有時間;我沒有自信等等,來拒絕活出慈愛的生命。或許,要去發現別人的需要,然後給予幫助,常常都超越了我們的能力範圍,我們只能間歇地滿懷熱誠去做,但我們要緊記慈愛的生命不是單一事件,而是一種富創意和持續的生活方式,為上帝的榮耀而活出的生命,能延續到永恆的。很多時候,我們活出的生命與上帝呼召我們活出的生命之間都有個鴻溝,但其實上帝原本設計我們時,是希望我們能在轉化、把世界帶到上帝跟前的過程中,成為主動和重要的角色,我們每個人都能參與活出慈愛的生命,讓人看見上帝。
該英語聖經神學講座「時代變遷中的真信仰」由提摩太國際教育協會、嶺南大學校牧處、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基督教事工學院、香港教育大學基督教信仰與發展中心、基督教潮人生命堂聯會及恩道出版(香港)有限公司於十二月三十日下午及晚上在基督教尖沙咀潮人生命堂舉行,由伍敏尊牧師粵語傳譯、鍾曉文國語傳譯,並設有即場轉播,是次聚會約八十七人出席,會場設有恩道出版社的書攤。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