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網絡媒體對信仰的挑戰」講座 梁柏堅:關鍵在於關係

2016年11月08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時代論壇訊】
由信義宗神學院主辦,香港信義會主恩堂協辦的「咒詛?祝福?網絡媒體對信仰的挑戰」講座上,突破機構事工發展總監梁柏堅在講座中先分析當下的媒體現象,「數碼是甚麼?就是用很小的地方,例如Harddisc,儲存大量資訊,其實這是令人最擔心的地方。好像這次活動的海報上有我的樣子,但我已經完全無法記起甚麼情況下拍了這幅照片。時下的一代已不喜歡這樣的資訊紀錄,所以他們喜歡用Snapchat,是一種不留底的社交程式。」

梁柏堅認為,網絡所締造的關係往往不能深入,大部份都是「hi-bye」的網友,但傳統社交程式能紀錄整個對話,對話隨時被「Cap圖」,成為被公審的材料,令人失去安全感。所以,網絡媒體帶來的第一個衝擊是關係的改變。

有圖未必有真相

此外,梁柏堅認為「有圖未必有真相」。「網絡媒體所製造的刺激,往往超過受眾所能承受。網絡上的畫面、數量都改變了大家的視覺味道,資訊要夠勁、夠新鮮,形成一種激烈的口味,好像一個人習慣了鹹味的東西,難以接受清茶淡飯般。」他提及,早期的學者研究電視媒體時,認為電視新聞短時間內接連播出慶祝、死人、天災人禍等的消息,其實是衝擊受眾承受資訊的能力,但現時的網絡力量更遠遠超越電視造成的效果。「好像早前WhatsApp群組傳出余文樂和小儀的戀情,大家可能一看便知道是假的。但有更多是真假難分的。最明顯是一幅關於『呃綜援』的新聞圖片,很多時大家因為當下的憤怒而誤信為真,轉眼就把訊息轉發了。」

梁柏堅認為缺乏「Fact check」的習慣或渠道,單憑「信朋友」很容易製造假資訊、假議題。但不少網媒是刻意利用讀者情緒主導的現象,作為生財方法。「內容農場(Content Farm)是利用點撃率來維持收益的。他們不理會內容的真偽,只利用讀者的即時情緒,並利用他們的渠道發放文章。可以想像這類媒體愈繁盛,那些真正做深入報道的媒體便很容易被淘汰。其實網上可以找到內容農場的清單,假如大家留意下,不再分享他們的文章,已經是很大的幫忙。」

最後,對於低頭族和上網沉溺,梁柏堅提出有別於主流的看法。「聽說五十年代的西裝友很喜歡把報紙上,連載小說的部份摺成一小份放在褲袋,一上船便低頭閱讀,他們也是我們今天形容的『低頭族』吧?為甚麼他們要看小說、或今天的人乘車時低頭上網,其實大家都很想抽離一下現實而已。外國記者Johann Hari曾以三年時間追查吸毒的原由,他認為假如吸食可洛便令人上癮,在醫院接受過手術的人都接觸過化學藥品,為何他們不會上癮?後來有人利用老鼠做了相關研究。在第一次的實驗中,一隻被困於籠中的老鼠只有兩杯水相伴,一杯普通水和一杯放了毒品的,結果,那隻老鼠不斷飲用有毒品的水致死。在第二次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老鼠樂園,置幾隻老鼠於同一個籠裡,又玩入很多玩具,結果沒有老鼠喝那杯有毒品的水。可見不是毒品令人上癮。年青人真的因為手機而沉溺嗎?還是想逃避父母?對他們來說,這是最簡單的方法可以逃避一下。由始至終,關鍵都在於關係!」

只須做忠心的管家

信義宗神學院副教務長何善斌博士則以三段經文來提醒會眾使用網絡媒體時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他認為大家不要以為自己無所不知、客觀中立,能夠從媒體中獲得完全的真相,其實大家都可能被偏見矇蔽了,卻成為了判官作出錯誤的論斷。「雅各書一19-21便提醒信徒,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第二、智能網絡令我們有時以為自己無所不在,可以操控到所有東西。「我現時在家中也是靠手機來控製電視和音響的;有些人則用手機看到家中的小孩正在做甚麼。羅馬書一22提醒我們不要自稱為聰明,形成操控的慾望。我們只須做忠心的管家便足夠。」同樣地,大家不要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大家使用網絡媒體時好像比現實中能夠運用更大的力量,但彼前三9告訴我們,不以惡報惡……在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的同時,不要忘記和平的重要。」

有會眾以佔中為例,指出網媒的同溫層效應往往令人拒絕接受異己,容易形成批鬥,對於當時基督徒之間的撕裂感到相當痛心。網絡媒體如何為信仰帶來祝福呢?

梁柏堅回應,網絡對話的確很容易令人忘記了對方有血有肉的本質,說話較不留情面。因此,他囑咐大家要回到真實的場景中,與不同的人交談,或者透過閱讀,才能看到真實個體的模樣。梁柏堅又提醒,網媒賦予了大家一個公共身份,只有帶著這個意識才能衝出教會的四面牆。「就算自己是『非常基督徒』的人,都要面向世界,要明白其他人的世界!個人或教會在網絡上的說話,都是公開給予整個世界的。好像早前八號風球時,有人說很感恩,自己那邊風和日麗。說話者可有考慮被風暴影響的人,會有甚麼感受呢? 世界除了基督徒,還有其他人的,不是跑到公園跳讚美操或大聲禱告就是見證。

梁柏堅認為,信徒的公共身份正正是傳達基督信息的通道,在自己接受信息、聖經教導時,不妨好好紀錄並加上自己的思考,成為有自己想法的發放者,別人會從這些信息中看到基督的見證。

講座由戴浩輝主持,已於十一月五日假主恩堂進行,約二十多人參加。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