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為本 性教育從健康關係做起
2016年06月29日
由愛盟家庭文教基金會主辦,「與青少年談性,這樣說就對了!」性別教育增能講座於6月25日在台北真理堂全人關懷大樓舉行。講員為台北市大理高中校長暨台灣性教育學會理事長高松景先生、愛盟基金會專案經理兼講師吳子潔姊妹。
首先,吳子潔說明,因著性荷爾蒙的分泌、媒體刺激、同儕壓力、社會價值觀驅動等因素的影響,青少年從青春期開始會對性感到好奇。其中,以青春期的身理機能來說,掌管性衝動的荷爾蒙「睪固酮」於此時期激增了25倍,然而掌控情緒和衝動的「腦前額葉」尚未發展成熟,這種的情況下讓青少年在面臨色情與慾望的試探時,很容易踰越了該持守的界線。
吳子潔引用2012年「美國國家防止青少年懷孕與未計劃懷孕運動」的研究結果來說明,青少年面臨要不要有性行為的抉擇時,父母乃是最能影響孩子的人,其次才是朋友或網路等管道。就此,吳子潔建議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中聊天、外出用餐、看電視等各樣情境來做機會教育;也可以從時事議題著手,主動和孩子討論與性有關的話題。若是孩子主動提出相關疑惑,則要保持開放歡迎的態度,逐步為孩子解答疑惑。
接著高松景提到,性教育其實是一種「愛的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講解生殖器官的構造,而是要教導孩子如何擁有良好的「價值觀」與「實踐價值觀的能力」以此和人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
高松景表示,談論「性」的議題不能只侷限在生理層面和慾望之上,全人的性(sexuality)還包含心理層面與社會層面。健康的親密關係是一種「長期而穩定」的關係,雙方能表達彼此的愛意、關懷與善意。
性教育該從小做起。父母要用正確的醫學名詞,以孩子聽得懂的方式來做說明,讓孩子瞭解,性是個人隱私,也是需要被尊重的領域,不可任憑己意而為。
餘外,在討論時也要適當的進行反問,在問答中釐清孩子的疑惑、加以聚焦,讓孩子對於性有正確的想法和感受。假若過於生硬的內容孩子無法吸收,則可利用故事或隱喻的方式,以更多元的方式來使孩子知道,健康的關係奠基於「負起責任」和「延後滿足」上。
最後,高松景叮嚀,父母與子女溝通應該學會尊重子女的立場、聆聽子女真正的需求;也能用肯定的言詞作為開頭、不急著罵人或給予建議,要先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信任的,如此方能讓孩子接受到從父母來的同理心,也才會願意打開心門來接受父母的關懷與管教,進而使性教育能有效落實。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