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馬偕日獻花禮拜 數念宣教師對台貢獻
2016年06月09日
【林宜瑩新北報導】
2001年台北縣淡水鎮(現為新北市淡水區)為記念馬偕逝世百週年,同年也是淡水鎮與馬偕故鄉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結為姊妹市,當時淡水鎮長郭哲道宣布每年6月2日為「馬偕日」,而「馬偕日」是台灣第一個鄉鎮市級的節日,也是全台第一個為外國人訂定的紀念日。
馬偕於1901年6月2日下午因喉癌病逝於淡水寓所,為記念他,淡水教會今年6月2日下午4時選在馬偕雕像前舉行獻花禮拜,雖然天空下著毛毛細雨,仍由現任淡水區長巫宗仁帶領北中竹圍教會牧師莊恩中、淡水教會牧師鄭浚豪、淡水國語教會蕭聰穎、三芝教會牧師蔡三雄、真理大學校牧主任王榮昌等人獻花,現場還有淡江中學校史館館長蘇文魁及淡水教會會友、小禮堂共和國際有限公司的兄姊們全程參加,大家也一起高唱馬偕親自作曲的〈最後的住家〉,並在馬偕雕像前合影留念。
這座「馬偕像」緣起於1992年3月,當時台北中會淡水教會與台北縣淡水鎮公所合作,一起合辦「馬偕牧師登陸淡水120週年」系列慶祝活動,3年後,台北縣政府為推動「鄉里人傑立像」的文化政策,選了馬偕博士與施乾兩人為淡水鎮的代表人物,並於1995年委請淡水雕刻家張子隆創作馬偕博士雕像,並擺放在馬偕街與三民街的三角公園內,與馬偕登陸淡水處雕像成了淡水最著名的地標。
在獻花禮拜中,鄭浚豪以「淡水因為馬偕得到福氣」為題短講時指出,馬偕創辦台灣北部第一所的淡水教會至今仍在運作;在以「偕」為姓的原住民部落還可聽到馬偕的傳說故事;在許多長老教會信徒的心裡所追隨的是馬偕「寧願燒盡,不願?壞」的奉獻精神;從牛津學堂、淡水女學堂到現在的真理大學、淡江中學,以及當時從馬偕引進的植物種子、天文、物理、醫學、化學等西方科學文化,深深影響並改善了台灣人民的生活,馬偕在台灣奉獻了一生,最後也在葬在淡江中學馬偕家族墓園,將台灣作為他最後的住家。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