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基督徒學會政治人對話第三講 黃成智狄志遠龔立人論轉軚與忠誠

2016年05月10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時代論壇訊】
甚麼叫轉軚?甚麼叫忠誠?本港有不少基督徒參政,並非一帆風順,有人退黨、有人被逐出黨、亦有人籌組新政黨,他們應該是最合適的人,解答上述疑問。香港基督徒學會在五月八日假中華基督教會深愛堂舉行「基督徒與政治人對話──政治參與的道德與倫理」講座系列第三場,題目是「轉軚與忠誠──信仰政治倫理」,由新思維創黨主席狄志遠和創黨成員黃成智擔任嘉賓、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龔立人博士回應,超過五十人出席講座。

我貢獻給民主黨多過她幫我

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黃成智,初出茅廬就在芬蘭差會負責青少年工作,其後從政,為民主黨創黨成員,回歸後更兩度當選為立法會議員。不過在近年黃成智撰文有條件下支持人大八三一框架的政改方案,呼籲泛民議員「袋住先」,與民主黨立場相違背,備受批評,最終被逐出黨。黃成智慨歎:「原來當時寫文章就被人定性為有行動,好似大家談港獨,就被人指有行動一樣。」黃成智又指:「我參與民主黨,我從無後悔……我在民主黨裡面一直是中堅份子,我曾經放棄過連任的機會,在二○○四年讓湯家驊排在我前面!」結果當時泛民合組出戰新界東的「鑽石名單」策略失敗,排第四的黃成智失落議席,他強調:「我相信我貢獻給民主黨的機會是多過民主黨幫我的。」

黃成智形容自己「不甘心」、「不能停步」,其後和退出民主黨的狄志遠創立新思維,強調行「中間路線」,更有公民黨、民建聯、新民黨的前黨員加入,被批評為民主叛徒,又被形容為「建制派B隊」,黃成智不同意,強調自己仍然是爭取民主,只是早年與新界原居民「交手」時悟出一個道理:「有很多事如果只是抗爭,去到最後甚麼也得不到,而且我們和四大鄉事委員會根本沒有能力對抗,於是我們用談判、用溝通,甚至用實際影響力影響他們。」目標仍然是爭取民主制度。

如果我投靠共產黨,共產黨都唔要

有台下會眾質疑,黃成智等人說要爭取普選,為何會公開呼籲「袋住先」,黃成智認為「行多一步得一步」。狄志遠指:「在民主的訴求上我們義無反顧,(支持八三一)框架基本上是策略上的考慮,並不是滿足於八三一就等於完成爭取普選的使命。」他形容,是選擇用對話去爭取普選,而非對立:「從爭取的目標來說,我們沒有轉軚,也沒有在民主道路上失去了忠誠,我們只是在策略上、和觀點事情上有不同。」

不過,有評論認為他們是想仿效現任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政府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等人,泛民出身,最終轉投建制陣營。黃成智不同意:「我是民主派,我從無轉軚,從無變節,我相信如果我投靠共產黨,共產黨都唔要。」強調自己與早已脫離泛民的劉江華不同。他又指,成立新政黨「絕對不是走政治鬥爭路線,更加不能投靠共產黨,因為共產黨令到我們非常之失望,也不是民主制度,現時中國仍然是獨裁。」

轉軚與忠誠可同在

龔立人回應,一切源於對妥協的理解:「我們往往賦予妥協負面評價,但是否堅持一定好呢?」那麼有何準則去釐定?龔立人指要視乎身處的政治環境,愈多元的社會,就愈容易接受妥協,因為「多元社會說的妥協是嘗試走去對方立場看問題,以至看自己的問題,是否繼續堅持,或者有空間去容納他人的看法。」他引述亞里士多德形容美德、美善就是中庸:「不會過多,也不會過少」,龔立人借此框架理解妥協,過多變成「沒有自己立場」、「出賣自己」,太少又會被指為固執。過於堅持的例子就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信奉原教旨主義,隨時攻擊不認同的國家。

社會愈來愈習慣「Either or(二擇其一)」,非黑即白,龔立人指兩者可以同時存在:「生命的世界不一定劃得清清楚楚,是充滿弔詭(Paradox)的」,例如耶穌是完全的人,亦是完全的上帝;又例如是道家所說的陰陽,也是同一道理。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