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教會.教會有道」 鍾樹森:宗派各有特色 不分高低
2016年05月04日
【時代論壇訊】
宣講這職事在基督教會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可是不少信徒感到上帝的真理沒有在教會中被宣講和實踐,這關乎牧師、信眾?還是教會生活和肢體關係出現失衡?有見及此,旺角潮語浸信會與思道平台以「道在教會.教會有道」為題,邀得三位不同宗派的牧者在這次聚會中分享其所屬宗派對聖道的角色和功能的傳統,並以宣講者及牧者的身份討論他們如何處理和教導聖道。
在講座上,香港聖公會青山聖彼得堂助理聖品劉子睿牧師指,他們的崇拜是以聖禮作中心,然而這不代表聖公會的崇拜不重視講道。劉子睿牧師認為聖禮和聖道不應分開,「道」是透過表面上平凡的事物去傳達上帝的心意。因此聖公會崇拜中的講道環節以精簡為主,一般以十五分鐘作為標準,以「三連循環」的讀經卷方式作規範。雖然在十六世紀主教撰寫講道集的傳統看來不復在,但是現時每逢星期四會有牧師會,研讀將來臨的主日崇拜的經文,並將舊約經課、新約經課及福音經課三者串連在一起。
劉子睿進一步指崇拜背後存在著聖公宗的講道神學,當中包含「聖經」、「理性」和「傳統」,「道」必需與這三者互相配合,而過程中也強調要讓弟兄姊妹理性分析,而牧者的教導也不能偏離教會的傳統。講道一般以簡短為主、點到即止。另一方面,以講者所屬的香港聖公會青山聖彼得堂為例,他們採取小組牧養模式,重視對弟兄姊妹關顧。因此在講道中會設有講道大綱,提出問題讓弟兄姊妹思考,並在小組中討論。基於弟兄姊妹對聖經的理解會有所參差,固劉子睿認為單是講道並不足夠,平日的培育也相當重要。除此以外,「道」必須有禮儀配合,讓弟兄姊妹明白基督如何為我們犧牲。另外,「道」是包括靈性的操練,因此牧者的生命力和身教十分重要。
情緒的氛圍多於理性的認知
神召會西環堂堂主任鍾樹森牧師認為,不同宗派各有自己的特色資產,不應分高低。神召會所屬的五旬宗派(以美加五旬宗派為基礎),一般也被福音派及學者所冷待,當中有三大原因:一、五旬宗派教會牧師講道時較為亢奮,彷彿嘈吵是當中象徵,講道內容大多環繞聖經;二、五旬宗派仍在起步階段;三、非西方(指「非白人」)、非線性、歸納的、情感的敘述:「非線性」是指五旬節派的講道未必有一套既定程序,沒有固定主題,可能牧者會以A的例子、B的見證、C的經歷歸納出上帝的道理,而會眾感受到會是情緒的氛圍多於理性的認知。
鍾樹森指,講道在五旬節派中,禮儀、聖餐和講度本身都不是崇拜的中心,在聚會中能即時經歷「人神相遇」才是核心所在。根據Keith Warrington所說,涉及五旬節中虔敬兩個相關術語是「期待」(expectancy)和「相遇」(encounter)。會眾只感受到神的說話是不足夠,而是藉宣講過程中與神「相遇」。作為一個五旬節派教會講者,不論在預備、講道中及講道完結後,都存在「人神相遇」。因此五旬節派的崇拜是雙向的,在神引領會眾與衪相遇下,程序上可有彈性安排,講員講道期間會眾會敬拜和唱詩等,其他人會視作混亂,但五旬節派中人會覺得理應如此。
五旬節派另一特色為,講道是聖靈作工的,過程先後經歷聖靈加力、聖靈教導、聖靈產生神的奇事及聖靈塑造教會四部份。信徒被聖靈充滿服事,聖靈為宣講者加力。在宣講者宣講及信徙領受中聖靈親自作教導,而聖靈也會從中產生神的奇事,讓信徒經歷醫治和從中得釋放。而聖靈也會模造講道者、敬拜的群體,一同接受其恩賜,經驗上帝的作為。這不代表宣講者在聖靈作工而不用作預備,這是五旬節派不鼓勵,也不接受。另外,教會也重視對社會的關懷,進行社會服務,如派發食物等,並鼓勵信徒多參與其中,讓更多人能接受上帝的醫治。
講者「各施各法」
旺角潮語浸信會主任牧師劉志文指,浸信會教會的講道沒有固定方式及絕對方法。簡單來說,就是講者「各施各法」,可以是隨聖靈而行作宣講。在浸信會教會歷史中,可分為信浸派(或作信洗派)及清教派。前者認為信徒是要憑信心受洗,因此不存在重浸的說法。另外,他們會效法初代教會委身的模式,因此他們會經常聚會、禱告和擘餅,過程中會反對教會有「聖品」的階層及「政教合一」。因此信洗派的信徒會又稱作激進或徹底的改革宗。簡單來說,就是聖經沒有容許的就不做,因此他們的崇拜只有聖餐和主禮。而清教徒經歷了政治的迫害,形成浸信教會出現的傳統:重視宣講。另外,浸信會教會的講道沒有太多的禮儀,強調簡單就是美,當中重視理性,藉理性透過恩典明白真道。
劉志文牧師續指,傳統的浸信會教會講道最少歷時四十五分鐘,因為部份講章來自敬虔運動。另一方面,講道透過聖靈來明白真道,只是沒有五旬宗派那樣明顯。他們認為聖經不單是神的說話,還會賜人心靈力量。信徒透過研經可個別地了解神的話語。他們不會說信經或信仰宣言,因為神的話語會隨著聖靈不斷更新而有所改變。信徒不論教育水平及生命經歷,只要敬虔受教,就能明白真道。此外,他們強調「信徒皆祭司」,與牧者一樣服事上帝。他們有地方教會(Local Church)的概念,按教會的特色及對聖經的理解,有自由意志去讓聖靈作工傳教。牧者按三代經課講道,配合經典篇章研讀重新塑造群體特色。而牧者則按照自己的志趣和恩賜,一般選出三至四節經文作講道。
是次講座於四月廿九日晚上在旺角潮語浸信會舉行,有近四十五人出席。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