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抬頭仰望,或找路走下去
2015年08月20日
今年父親節,台灣上空被颱風籠罩,許多地區傳出災情,也再一次考驗台灣各地區,在第一時間的應變以及後續的處理能力。經過這次颱風,或許我們也可以重新思考自己在面對困難時,所會採取的解決方法:是抬頭仰望在上者的憐憫與支援,或者找到能幫助自己走下去的路?
蘇迪勒颱風過後,道路兩旁多被風吹倒的樹木、枝葉擱置,路人們一面心疼裸露在空氣中的樹根、一面期待這些樹能盡快得到處理;台北地區因南勢溪水質混濁,自來水受到嚴重污染,許多評論矛頭指向台北市長處理不當;山區道路崩塌,交通受阻,救災人員及物資無法進入災區;多處停水、停電造成的不方便,也演變成民眾指向台電的怒火。
每每颱風過境台灣、造成災情,就像在考驗著政府單位,是否有能力在災後有效率地將各地區的問題處理妥當。在蘇迪勒重創後的烏來,卻出現了一種組織「Qutux niqan」,是長久生存在資源充足環境下的我們所不知道的。
在泰雅語詞裡Qutux是指「一」,Niqan指「爐灶」,整句翻譯是「一起吃飯」。泰雅族散居在中央山脈各個河系,千百年來經歷的天災人禍,讓泰雅族人之間形成主動支援各遭難部落族人的護衛體系,這次我們看到烏來部落在教會或活動中心設立「共食站」,將所有的資源集中在一處,好讓所有需要的人都能取得。
有「上帝的部落」之稱的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從過去的經驗累積當中,發展出一套防範颱風以及災後修復的SOP,所以早在蘇迪勒帶來災害之前,司馬庫斯的族人已預備好食物、油料等,就算颱風阻斷了與外界的交通,族人們也可以在部落中繼續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並在風雨停歇後,馬上開始進行部落及產業道路的修復。
台灣各縣市首長,若是在颱風影響期間,讓人民感受到任何疑似沒有全力指揮救災的舉動時,總是被輿論媒體大肆做文章,好像任何的災害都理所當然的應該由首長出面處理,人民只需靜靜地等待;但在遭逢災害期間,我們也不難觀察到所面臨的人性困境: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問題能優先被解決,而且是出自握有權力的人之手!
就好像許多信徒期待牧師能為他們的困難代禱,因為牧師的禱告好像帶有更大的能力,而自己的禱告力量薄弱,所以選擇在牧師大能的遮蓋下,找尋自己的平安。但是就像耶穌教導我們如何向上帝禱告,讓我們與上帝建立直接的關係,我們是否也能在面對災難的時候,不去仰賴父權力量的介入,而是能學習自己循著耶穌的教導、找到出路?
烏來部落與司馬庫斯的族人們已經為我們做了良好的示範,在危難的時候,可以透過彼此分享、供應,不需等待權力者的支援,就能陪伴彼此一起度過難關。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