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文化營 說說唱唱真趣味
2015年07月19日
【林家鴻彰化報導】教育部2014年承諾於12年國教課綱將「本土語言」列為國中必修課程跳票後,民間團體憂心「去台灣化」,但艱困環境無阻傳承母語決心。長老教會會友、前彰化縣長周清玉創辦的關懷文教基金會,今年與縣政府合辦第6屆「台語趣味文化營」,不僅有大學台文系學生擔任小老師,許多國小校長、老師也投入,藉由魔術、帶動唱、闖關遊戲、童軍課程等趣味方式,讓兒童樂學母語,增進獨立思考和自我照顧能力,拉近與長輩的距離。
「台語趣味文化營」7月11至12日在彰師大舉行第一梯次活動,上百名小朋友以蔬菜名分小隊,分班授課,老師帶來蔬菜教導正確的台語唸法。不見得每個孩子都會台語,聽到「泥鰍」的台語以為是「蝌蚪」,「五年」級發音成「芋圓」大有人在,但營會強調全程以台語互動,為孩子營造台語環境。
彰化縣母語教師蕭俊杰以比手畫腳和猜謎方式,教兒童生活起居用語如睡覺、起床、出門、鎖門、穿衣等,「出門一蕊花,入門一條瓜」的謎題一出,小朋友為得到獎品絞盡腦汁,激盪出「雨傘」的答案。教育部本土語言教育訪視評鑑委員鄭安住則帶來台語魔術秀和體驗,小朋友意猶未盡捨不得下課。另外,平和國小母語支援教師陳淑琬教手寫和認識台灣諺語,提到「食若牛,做若龜」意表好吃懶做。
關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周清玉表示,基金會21年來每年舉辦台語演講比賽,有六、七百人參賽,然而孩子在台上雖講一口好台語,下台後隨即切換回華語,促使基金會進一步推出營會,加深孩子對母語價值的認識、培養日常使用母語習慣,也安排家長座談,傳遞家庭教育的重要。
擔任營會主任的鹿東國小校長楊振裕表示,本土語言課程目前僅在國小排一週一節,國中以社團形式推廣,等同視為「可有可無」配角,他對此亦憤亦憂,但民間還是持續奮鬥,學校則鼓勵學生多學一種語言,出社會就多開一扇窗。彰化中會永福教會牧師王進財也前往營會了解,明年願意加入協辦,帶動教會重視母語的風氣。
第二梯次文化營8月1日、2日將在員林東溪國小開跑,詳情可上關懷文教基金會網站查詢,或洽:04-7289595。(攝影╱林家鴻)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