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時刻如何建造教會? 記「處境劇變下教會牧養」首場研討
2015年05月25日
現今香港社會充滿無窮的變數,從國民教育科風波、同志運動、佔領中環與雨傘運動,到近日全城關注政改方案是否通過。香港社會變遷和問題不單觸及社群,更影響到家庭。在這個不斷劇變的處境中,香港教會應如何牧養?牧養的目的應是甚麽?昨天和今天(五月廿一至廿二日)舉行的「處境劇變下教會牧養」研討會,報名踴躍,提前額滿。研討會於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舉行,共逾二百人到場參加。
研討會的首場聯席研討為「教會當前形勢的思考框架」,由陸輝牧師和胡志偉牧師擔任講員,余慧根牧師擔任主持。這場聯席研討主要兩天的研討會作引言。研討開始前,余慧根牧師帶領會眾唱詩敬拜,禱告默想,並教導眾牧者不論社會怎麽劇變,上帝總不改變,教會的角色亦不改變。他說,在多變的時代,牧養需要更有關愛、更有人性。
接著,胡志偉牧師首先為這時代論述現有的四大趨勢,包括個人賦權、權力分散、能源與資源缺乏及人口型態。他引用了Peter Drucker於The Post Capitalist Society(1993)對社會的描述來形容香港社會現處於蛻變時期。時代中對立的價值,如國民教育科風波、本土論述與強國崛起、佔領中環與雨傘運動、中港矛盾等,導致社會政治收緊及對教會不信任;不但打擊分化香港社會,更造成社會撕裂與教會邊緣化。牧者該怎樣建造教會?胡志偉牧師提出多個考慮因素,如植堂與擴堂、會堂與崇拜人數、會堂組織年齡、會衆年齡、牧養新時代、崇拜人數與牧養、領導斷層危機,並用數據逐一分析現象、利弊與聯繫。
陸輝牧師同樣認爲社會變化造成信徒流失,尤其是職青。他集中分析人口老化為這代牧養帶來的挑戰。近十五年内,教會會眾年齡不斷老化,○至四十五嵗會眾人數大幅下降。調查顯示在眾多事工中,同工認爲最具挑戰性屬年輕人事工:導師不足、信徒流失、年輕人信仰質素等。陸輝亦指出香港的青年事工同工培訓欠理想:多所神學院逐漸停辦神學學士課程,神學院缺少青少年專門培訓,神學院學生平均年齡約四十嵗或以上等。他忠告牧者應醒察到教會問題所在,並積極進行門徒訓練,如神學院培訓、青少年門訓及職青師徒培訓回應社會挑戰。
昨天及今天(五月二十二日)的研討會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主辦,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時代論壇》、福音證主協會、德慧文化圖書有限公司以及Vocatio Creation協辦。昨天下午還邀得蔡元雲醫生和陳劍雲牧師就「社會課題與牧養挑戰」分享研究與經驗;昨晚有許志超博士、麥漢勳牧師及李志剛先生擔任晚間研討會的講員,分享有關「牧養大專與職青的挑戰」。今天舉行了餘下三場聯席研討,主題為「領導的傳承」、「家庭、堂會、學校:牧養下一代(○至十五歲)」及「未來牧養的挑戰」,更深入探討香港教會面對的挑戰與牧養的出路。研討會具體情況請留意1448期(五月三十一日)出版的《時代論壇》。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