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戰爭時軍牧在做什麼?

2014年08月15日

台灣國度復興報

推薦本篇新聞 : 31


【國度復興報╱編譯Sophia╱報導】軍中的牧師有什麼用處?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軍牧最常被問到的尖銳問題。當然,他們會在主日舉行禮拜,所有軍人都要參加。軍牧也是軍人抒解憂慮的諮商師,他們也會為受傷和臨終的士兵禱告。某種程度而言,今天軍牧要面對的也是同樣的挑戰。許多軍牧投入各項軍事活動中,有些人非常勇敢,在伊拉克與阿富汗,與士兵共同面對危險。
 但他們常被認為主要的工作乃是寫信、遞香煙、開音樂會、鼓勵士氣。畢竟在陣前,士兵喪氣不是好事。與戰壕的大屠殺相對照,有時軍牧似乎鮮少能提供什麼協助。英國著名詩人薩松(Siegfried Sassoon)在《步兵軍官回憶錄》(Memoirs of an Infantry Officer)中描述在野戰醫療站充滿傷兵的情景。當時唯一似乎沒什麼用處的人就是軍牧,他發現「英格蘭教會在軍中的服事並不恰當」。
 對軍牧角色的描述最具挑戰性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詩人蒙特格(CE Montague)著名的回憶錄《幻滅》(Disenchantment)的其中一章「沒有人餵養的羊改良品種」(The Sheep that Were Not Fed)。該書並未奉承軍牧。何況有些軍牧狂暴、不得體,譬如:「在法國北部索姆河(Somme)畔最慘烈血腥的第一場撕殺中,軍牧卻在飯店裡喝得酩酊大醉」。此外,戰時男人都被鼓勵要從軍,充當軍牧則是最後考慮的事。
 這並不全都公平。沒有戰爭打得像世界大戰那樣激烈、廣泛──而且充當軍牧的人有許多都是年輕人、出身中上階級的家庭、唸公立學校、畢業於牛津大學──他們牧養的對象卻大半是對宗教冷漠的勞工階級。因此,他們必須尋找某些有意義的話述說,平常聽起來舒服的話則了無意義。
 當然也有軍牧接受挑戰、廣受軍人愛戴。例如:1918年陣亡的哈迪牧師(T B Hardy)即贏得不少勳章,甚至被尊稱為「英雄、聖人」。他花很多時間在前線陪伴衝鋒陷陣的軍人,有一次且連續36小時待在前線,陪伴無人可以救出來的一名士兵,直到他嚥氣。
 另一位知名軍牧艾史都德特─甘迺迪(G AStuddert-Kennedy)也成功連結宗教與士兵之間的鴻溝、在戰事最激烈的前線鼓舞士兵、拯救傷兵、盡情表露基督的愛。1929年他殞於過勞死,追思禮拜吸引成千上萬名士兵參加。
 還有同樣聞名的軍牧克雷頓(P B "Tubby" Clayton),他創立士兵俱樂部,像荒漠中的綠洲吸引士兵前去。俱樂部裡面有一座小教堂供做講道、做禮拜之用。1973年,記者莫伊尼漢(Michael Moynihan)蒐集未見世的戰爭軼聞,寫成《1914-18戰中的人們》(People at War 1914-18)一書,其中就談到軍牧史坦霍普(John Michael Stanhope),看盡周遭的人死亡彷如工廠的轉運帶般快速過去,他卻一無所措,待戰後回故里,他說:「待在戰場,卻將孩子留在家中,一點價值也沒有。士兵不想要宗教。我也不想規勸他信教。」顯然史坦霍普有點失敗感。
 這些軍牧各以不同的方式面對了同樣的挑戰:在完全非基督化的活動(戰爭)中,當眾人全部的肌肉都在緊張狀態下,充當教會的門面、具體表現基督的同在,意味著什麼?
 但今天的軍牧擁有更多的資源。他們知道自己正捲入什麼情境、軍牧工作有倫理規範、有訓練和支持、軍牧是什麼樣的工作。
 誠如坎特柏利大主教岱威森(Randall Davidson)所言:「只有極少數的人適合在這樣一個場合,從事需要的任務。」
●為英美軍牧禱告:求使軍人受激勵經歷神、信主。(文取材自Christiantoday)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