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體制面臨巨大衝擊 基督徒家長該怎麼做?
2014年08月13日
12年國教、免試入學、國中會考…等政策引發爭議,台灣的教育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劇烈變革階段,學生、家長、老師在教改潮流中,都希望站穩腳步,卻難以適應。「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秘書長、「台北市家長成長協會」理事長李昭瑢姊妹以自身經歷,分享基督徒家長如何贏得這世代。
多年前,李昭瑢的孩子剛好進入九年一貫課程,看到師生對教改摸不著頭緒,因自覺本身也是教育者,應該多盡一份力量,於是參選班級家長會長、踏入家長運動領域,進而加入學校家長會、台北市家長會聯合會及全國家長團體聯盟。
教育瓶頸:教學模式多元、親師關係改變
在參與家長運動過程,她看到當今教育瓶頸,包括家長期待老師教學更活潑多元,但多數老師過去接受制式化的學習和師資培育,難以滿足家長期待;另一方面,各國的教學風潮紛紛吹進台灣,像是日本的「學習共同體」、美國的「翻轉教室」,但對於沒有受過相關訓練、只能自己摸索的教師而言,每個新名詞都是場「災難」。
在這樣的景況下,家長與教師的關係也產生很大轉變,從全然尊重到渴望參與,再到遭遇困難、產生衝突。
過去講的是「尊師重道」、「天地君親師」、「啟蒙恩師」,將學校事務的所有決定權託付老師,教師的地位崇高。今天,有不少家長扮演教育合夥人,例如聯絡簿媽媽、志工、愛心媽媽,或參與家長會議,形成親師合作。
但是,有些家長不滿教師的管教方式,越來越多的親師發生衝突,走上申訴甚至對簿公堂,讓校園沒有寧日。當孩子在學校遭遇不平對待時,又覺得「人質」(孩子)在老師手上,不敢採取動作。
家長真實尋求神心意 為神的公義挺身而出
教育是眾所皆知的權利義務,形塑陶冶下一個世代的樣貌,而教育只是培養國家需要的人才?或是產業需要的人才?在這樣的時代,李昭瑢認為基督徒家長,禱告的方向是「求主讓當政者、有能力者,有眼光看的更遠,清楚教育要的是什麼。」
稱職的基督徒家長該怎麼做?李昭瑢以信仰角度提出建議。首先,台灣教育只重視知識,即便是職校也缺乏紮實的實作訓練。她引猶太人全面性的教育為例,例如猶太父母會教育孩子從小就要做家事,學習基本生活技能;孩子每晚要背妥拉,12歲時要有能力和拉比對談。
當李昭瑢在教會帶領的孩子因為學校考試,想暫停教會聚會時,她則告訴孩子,一次的段考不會決定一切,教導他們禱告求神幫助「管理時間」,不要因此離開神,「我的未來就在主祢手中,我杯中的分祢必為我持守」。
李昭瑢見證,自己帶的一批孩子,在國三、高三整年沒有請假,直到大考前的最後一周都還在聚會服事,為此她感動流下眼淚。
「孩子是神所賜的產業」,家長應學習用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當孩子在選擇學校時,要問的是上帝要讓孩子進入這所學校做什麼?確實尋求神的心意。
此外,基督徒家長要透過職場或任何方式,運用資源彼此連結,勇於「求主使用我」。有機會參與家長團體時,就要為神的公義挺身而出,站在神國立場發聲,影響更多基督徒家長站出來,堅持原則、理性表達,在家長團體中立穩根基,使官員願意傾聽進而採納意見。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