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與基督信徒關係今優於昔
2014年07月11日
【國度復興報╱編譯Asenath╱報導】二十世紀後半葉,基督信徒徹底評估對猶太人與猶太主義的態度,雙方關係也有革命性的變化。受到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及接納多元化乃正面價值影響,基督教神學家駁斥或重新解釋導致數世紀反猶太暴力事故的信念。
儘管這兩個信仰族群仍存有歧見,但猶太人有史以來第一次對這些歧見抱持合理的期待,願意藉由彼此對話,而非過去的訴諸暴力,去處理這些歧見。
各個猶基團體的關係大不相同,但一般都傾向於檢討彼此現今的互動模式:納粹大屠殺深深影響基督信徒及其神學家對自己角色的反省,是不是他們太將猶太人惡魔化,以致害猶太人遭遇那麼慘重的大屠殺?譬如:他們總認為,猶太人該為耶穌被釘十字架負責。此外,基督信徒是否因信仰而甘心冒險隱藏或援救猶太人?無論如何,基督信徒和基督教在大屠殺中扮演什麼角色,依舊是這兩群人之間的爭論重點。
以色列是雙方關係的重要因素。猶基通婚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美國,這使雙方更加了解其姻親所信奉的宗教。儘管通婚也帶來緊張和衝突,但證據顯示,這給彼此學習的機會:當基督信徒加入猶太家庭時,就更親身領悟猶太人和猶太文化。猶太人也因此經驗新的基督信徒及其家人的生活模式。
歷年來,基督信徒越來越有興趣探索耶穌的一生,以致更衷心、深刻地敬重猶太教和猶太文化。對許多基督信徒來說,了解耶穌牽涉到認識猶太文化,因為耶穌是個道道地地的猶太人。現今的基督教神學家均強調猶太教與基督宗教有密切關係。數世紀以來相信以色列在神計劃中的角色已完全被基督教會取代的信念,已被基督教神學家摒棄。
猶太人也沒有忽視基督教的改變。公元2002年,猶太教跨宗派教師和學術界領袖發表了一項《說實話》聲明,承認基督徒素來致力於改善彼此關係,它因此呼籲猶太人學習及肯定這項積極的變化。
該聲明且列出猶基可以對話的八個理由,包括:彼此敬拜同一位神、彼此的新關係並不會弱化猶太教的操作。尤其重要的是,它說,納粹主義並不是基督教導致的現象。這一點引發猶太社群極大的爭議。
天主教也曾在一九六○年代發表《在我們這時代》(Nostra Aetate,i.e."In Our Time")聲明,正式宣告務必譴責對猶太人施加仇恨性的迫害及散布反閃思想,且呼籲天主教徒與猶太人彼此尊重了解。
1978年就任教宗的若望保祿二世更是有史以來第一位拜訪猶太會堂的教宗、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並在公元2000年造訪以色列,且為基督宗教素來的「諸罪」向猶太人發表道歉聲明。他常提到猶基之間的血脈關係,沒有猶太教,就沒有基督宗教的存在。
20世紀泰半時間,美國的猶基關係被定義為是改革派猶太人與自由派「主流」基督徒(包括長老會和聖公會)之間不斷增進的良好關係。雙方均重視自由宗教、社會和政治價值觀,且支持現代主義對人類進展的信念。與猶太教和睦共處的基督教主流派則抱持多元文化觀念,且認為美國並非只有基督教而已。美國猶基關係迄今依然鞏固,尤其是在有關民主政治遊說和社會行動問題上。
但近幾年,他們的關係卻因以色列問題而趨緊張。自由派基督徒傾向於譴責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政策;雖然他們也譴責恐怖主義,但許多猶太人覺得基督教會批評以色列,顯示他們並不了解以色列或同情以色列人所面對的政治和苦難。歐洲的基督教界尤其尖銳反對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甚至反而大大支持被視為反殖民主義的運動,包括巴勒斯坦運動。
20世紀最後那20年,保守派基督徒成為美國新教界的文化和政治主流。他們與猶太人之間的關係既複雜,又令人驚訝。他們之間確實有尖銳的歧見。
儘管福音派神學家駁斥猶太人害死耶穌及取代主義的觀點(即以色列在神計劃中的角色已完全被基督教會取代),但根深蒂固的觀念很難改變。神學家的文章並不一定始終照顧得到一般信徒的觀感,以致偶而引爆爭議。2001年甚至曾有報導指出,猶太教領袖抨擊若干公眾人物有反猶言論。
基督教認為基督是人類得救贖的唯一途徑,可能是導致他們與猶太人形成最尖銳、情緒化分裂的主因。但雙方在有關以色列問題上,已形成聯盟。尤其在支持以色列的若干議題上,有些基督徒甚至比猶太錫安主義者更鷹派。
讓猶基隔離的那些問題,絲毫沒有消失,尤其是行之有年的宗教信念歧見。但自二次世界大戰後,猶基關係已預兆這兩個宗教「堂兄弟」可以和平共存、彼此尊重。
●為猶太人與基督徒合一禱告。(圖文取材自beliefnet.com)
儘管這兩個信仰族群仍存有歧見,但猶太人有史以來第一次對這些歧見抱持合理的期待,願意藉由彼此對話,而非過去的訴諸暴力,去處理這些歧見。
各個猶基團體的關係大不相同,但一般都傾向於檢討彼此現今的互動模式:納粹大屠殺深深影響基督信徒及其神學家對自己角色的反省,是不是他們太將猶太人惡魔化,以致害猶太人遭遇那麼慘重的大屠殺?譬如:他們總認為,猶太人該為耶穌被釘十字架負責。此外,基督信徒是否因信仰而甘心冒險隱藏或援救猶太人?無論如何,基督信徒和基督教在大屠殺中扮演什麼角色,依舊是這兩群人之間的爭論重點。
以色列是雙方關係的重要因素。猶基通婚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美國,這使雙方更加了解其姻親所信奉的宗教。儘管通婚也帶來緊張和衝突,但證據顯示,這給彼此學習的機會:當基督信徒加入猶太家庭時,就更親身領悟猶太人和猶太文化。猶太人也因此經驗新的基督信徒及其家人的生活模式。
歷年來,基督信徒越來越有興趣探索耶穌的一生,以致更衷心、深刻地敬重猶太教和猶太文化。對許多基督信徒來說,了解耶穌牽涉到認識猶太文化,因為耶穌是個道道地地的猶太人。現今的基督教神學家均強調猶太教與基督宗教有密切關係。數世紀以來相信以色列在神計劃中的角色已完全被基督教會取代的信念,已被基督教神學家摒棄。
猶太人也沒有忽視基督教的改變。公元2002年,猶太教跨宗派教師和學術界領袖發表了一項《說實話》聲明,承認基督徒素來致力於改善彼此關係,它因此呼籲猶太人學習及肯定這項積極的變化。
該聲明且列出猶基可以對話的八個理由,包括:彼此敬拜同一位神、彼此的新關係並不會弱化猶太教的操作。尤其重要的是,它說,納粹主義並不是基督教導致的現象。這一點引發猶太社群極大的爭議。
天主教也曾在一九六○年代發表《在我們這時代》(Nostra Aetate,i.e."In Our Time")聲明,正式宣告務必譴責對猶太人施加仇恨性的迫害及散布反閃思想,且呼籲天主教徒與猶太人彼此尊重了解。
1978年就任教宗的若望保祿二世更是有史以來第一位拜訪猶太會堂的教宗、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並在公元2000年造訪以色列,且為基督宗教素來的「諸罪」向猶太人發表道歉聲明。他常提到猶基之間的血脈關係,沒有猶太教,就沒有基督宗教的存在。
20世紀泰半時間,美國的猶基關係被定義為是改革派猶太人與自由派「主流」基督徒(包括長老會和聖公會)之間不斷增進的良好關係。雙方均重視自由宗教、社會和政治價值觀,且支持現代主義對人類進展的信念。與猶太教和睦共處的基督教主流派則抱持多元文化觀念,且認為美國並非只有基督教而已。美國猶基關係迄今依然鞏固,尤其是在有關民主政治遊說和社會行動問題上。
但近幾年,他們的關係卻因以色列問題而趨緊張。自由派基督徒傾向於譴責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政策;雖然他們也譴責恐怖主義,但許多猶太人覺得基督教會批評以色列,顯示他們並不了解以色列或同情以色列人所面對的政治和苦難。歐洲的基督教界尤其尖銳反對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甚至反而大大支持被視為反殖民主義的運動,包括巴勒斯坦運動。
20世紀最後那20年,保守派基督徒成為美國新教界的文化和政治主流。他們與猶太人之間的關係既複雜,又令人驚訝。他們之間確實有尖銳的歧見。
儘管福音派神學家駁斥猶太人害死耶穌及取代主義的觀點(即以色列在神計劃中的角色已完全被基督教會取代),但根深蒂固的觀念很難改變。神學家的文章並不一定始終照顧得到一般信徒的觀感,以致偶而引爆爭議。2001年甚至曾有報導指出,猶太教領袖抨擊若干公眾人物有反猶言論。
基督教認為基督是人類得救贖的唯一途徑,可能是導致他們與猶太人形成最尖銳、情緒化分裂的主因。但雙方在有關以色列問題上,已形成聯盟。尤其在支持以色列的若干議題上,有些基督徒甚至比猶太錫安主義者更鷹派。
讓猶基隔離的那些問題,絲毫沒有消失,尤其是行之有年的宗教信念歧見。但自二次世界大戰後,猶基關係已預兆這兩個宗教「堂兄弟」可以和平共存、彼此尊重。
●為猶太人與基督徒合一禱告。(圖文取材自beliefnet.com)
| 網友回應 |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