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愛與和平祈禱會
2013年08月22日
近日香港到處風頭火勢,而特首梁振英還火上加油。香港人如何靜中得力,冷靜應對?在八月十七日《恩典時刻》節目中,三位主持(羅民威、陳珏明、龔立人)與大家談論如何在生命或社會亂局中禱告,亦談及八月十六日舉行的愛與和平祈禱會。
龔立人認為禱告提供了一種日常生活的斷裂性,讓信徒與日常生活、思維產生一種距離,有空間回想、反省自身,避免出現「鑽牛角尖」的情況。有宗教學者稱之為「門檻經驗」,讓人暫時離開現實生活,令情緒、要求變得不一樣。陳珏明認同禱告可以使影響著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重新與上帝接駁,他表示自己亦為整個外圍環境、香港社會禱告,指出在黑暗世代中眾人更需要為社會禱告。
龔立人作為愛與和平祈禱會其中一位發起人,表示這個祈禱會對佔中運動沒有預設的立場,主要是要關注香港社會的將來,並為香港市民祈禱。他指出當晚祈禱會流程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是頌唱泰澤詩歌,一同讚美上主,並透過唱頌詩歌去聆聽上帝的說話。他認為對整體社會而言,這次祈禱會在不用表明立場的情況下,製造一個空間讓信徒可以放下日常語言、辯論等等,用另一種言語、思維去聆聽或問自己問題。他表示大家不應以功能性或實用主義看待這祈禱會。
他亦分享前東德的例子,表示在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之所以成功倒下,實源於在八二年萊比錫一間教會的定期祈禱會,製造一個空間讓市民在獨裁國家之下,能一同討論時事、為社會或當地政治代禱,並慢慢發展到其他城市,最終為柏林圍牆倒下埋下伏線。
另外三位主持亦談論到「長者友善」與人生價值及馬丁路德金論非暴力抗爭等議題。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