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 07 . 04
使徒行傳第16章
35
到了天亮,官長打發差役來,說:「釋放那兩個人吧。」
36
禁卒就把這話告訴保羅說:「官長打發人來叫釋放你們,如今可以出監,平平安安的去吧。」
37
保羅卻說:「我們是羅馬人,並沒有定罪,他們就在眾人面前打了我們,又把我們下在監裡,現在要私下攆我們出去嗎?這是不行的。叫他們自己來領我們出去吧?」
38
差役把這話回稟官長。官長聽見他們是羅馬人,就害怕了,
39
於是來勸他們,領他們出來,請他們離開那城。
40
二人出了監,往呂底亞家裡去;見了弟兄們,勸慰他們一番,就走了。
民數記第31章
民數記第32章
耶利米書第9章
你們要提防鄰居, 不要信賴弟兄, 因為弟兄詭計多端, 鄰居滿口是非。
他們彼此欺騙,不說真話; 他們說謊成性, 不知疲倦地肆意犯罪
/所以為什麼會有一些人的理解是認為說謊是沒有任何關係的?是現在基督徒的群體也到了這個地步
每一個人都不能夠相信
創世記第49章
創世記第50章
當我讀《創世記》49與50章時,特別對雅各對兒子們的祝福與預言感到印象深刻。第49章中,雅各對猶大的祝福最為明確,預言他將成為君王的支派,後來果然出了大衛與耶穌,顯示這是神救恩計畫的一環。然而對利未支派,他只簡短地責備他們在示劍事件的殘暴,似乎並沒有賦予重要使命。這讓我思考,或許神一開始並未打算揀選利未支派,而是另有原定計畫,但因人的回應改變而調整——也許原先是打算使用猶大支派的人帶領出埃及,但因某些原因,最後改揀選摩西與亞倫。這讓我看到,神雖然掌握全局,卻也會根據人的回應靈活調整祂的作為。到了第50章,約瑟赦免哥哥們的行動展現極大的寬恕與信靠神的安排。他說:「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這句話總結了整個《創世記》的主題:在人類複雜的歷史與選擇中,神仍然掌權,引導一切走向祂的旨意。
以斯拉記第9章
以斯拉記第10章
箴言第7章
阿摩司書第9章
希伯來書第5章
希伯來書 (和合本)
第 5 章
04 這大祭司的尊榮,沒有人自取。惟要蒙神所召,像亞倫一樣。 05 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榮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他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 06 就如經上又有一處說:「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 07 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 08 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 09 他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 10 並蒙神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稱他為大祭司。
13 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 14 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
羅馬書第2章
羅馬書第2章2:1你這論斷人的,無論你是誰,也無可推諉。你在什麼事上論斷人,就在什麼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我們知道這樣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審判他。你這人哪,你論斷行這樣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卻和別人一樣,你以為能逃脫神的審判嗎?
羅馬書第12章
羅馬書第12章12:1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利未記第22章
利未記第23章
利未記第24章
聖潔對自己來說不易做到,但是自己會努力並自我儆醒,因為深知自己常不能勒住自己的口,以致犯罪.真是汗顏,經常事後後悔!
讀經釋義
復活一新的一頁
馬可福音16:1-20
問題反思
耶穌基督的死而復活,帶來什麼新氣象?
經文回應
耶穌的死亡並不是結束,耶穌復活了,是新的開始。復活的大能,聖靈的能力,彰顯在門徒的生命之中。教會開始了,信而受洗的人加入了父、子、聖靈的團契。
禱告
主啊!感謝祢!讚美祢!有祢就能使我心滿意足。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利未記第廿二章至第廿四章
今日讀利未記有個感悟:對於聖物要用心靈與誠實敬畏,因為聖物屬耶和華神,此外不可以殘疾或汙穢供物獻火祭.燔祭.贖罪祭.平安祭.贖愆祭等.神一再要我們聖潔才能親近祂,也呼應了蒙神喜悅的是做完全人.此外收割時不可割盡田角.有遺落在地的也不可撿拾,以使貧窮與寄居者得以食用,也與要我們行善濟貧呼應.神的愛真是無比的!
正月十四日傍晚是逾越節.正月十五是無酵節.七月一日是聖安息日.七月初十日是贖罪日.七月十五日是住棚節.
約伯記第18章
撒迦利亞書第7章
比勒達罵約伯無話找話說,把朋友看作污穢的畜牲,又不肯抑止自己的怒氣,而自以為了不起。
比勒達彷彿一位庸醫,診斷錯誤了,開錯了藥方,病人服了不見效,還以為藥力不夠,再加重一點,怎能不叫病人更痛苦?他與約伯辯論,正像自己眼中有樑木,卻想除去約伯眼中的刺,結果不想而知失敗無疑。
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撒迦利亞說:
「萬軍之耶和華曾對你們的列祖如此說:『要按至理判斷,各人以慈愛憐憫弟兄。
不可欺壓寡婦、孤兒、寄居的,和貧窮人。誰都不可心裡謀害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