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不等於離群,在共同生活的模式下,獨處是對群體的一個互動空間,透過靜默去接受上帝的啟示。靜默由其對聽道前及聽道後,更其重要,聽道前的靜默是預備思緒領受上帝的道;聽道後靜默是讓上帝的道活在心?。靜默是等候上帝的話,領受當中的祝福,在群體中共同有靜默的空間,是讓群體有更深的結連。另一方面,透過默想,讓上帝的道進入群體之中,與信徒同住,催促並在信徒裡面作工,藉著禱告,讓上帝引領信徒在成聖的道路上有所長大,在工作上有所忠心,同時,藉著信徒彼此的代禱,讓群體間彼此結連,是一種互相服侍的學習。耶穌曾留下佳美的榜樣,是要門徒彼此服侍,而服侍亦成為第四篇章的主題,此篇章一開首就指出信徒要一起過團契生活,彼此服侍就必需面對,但如果服侍若不是出於謙卑的緣故,就不能作成彼此服侍,謙卑不是一種假裝成敬虔的行為,乃是一種輕看自己的表現,好讓別人得著更大的益處。其中一種謙卑的學習是彼此認罪,能公開在眾人面前認罪,那表示著沒有高低的差距,彼此間亦能真正的卑順服事。彼此服侍另一種表現是互擔重擔,互擔重擔是指到要包容和忍受彼此之間的不同,特別是指到與自己不同的行為或脾氣,能夠接納別人的軟弱,忍受他人的自由與自己自主的衝突,不強加自己的形象在別人身上,學習彼此饒恕的功課,讓上帝的工在此群體中作成
參考資料: 團契生活,潘霍華
參考連結: http://globalandcontextual.org/zh/people/74-dietrich-bonhoeffer/266-2013-04-05-13-4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