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投影片 6月27日 星期四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知識庫 我要發問 我的發問 我的回答 福音Q&A

問題: 天主教神父修女的聖潔 是否受保羅的言論影響

望彌撒主要精神是甚麼 教堂為何用彩色玻璃有何象徵 當今的美國很多人認為已失去基督教立國的精神 台灣民俗宗教為何興盛 韓國基督教的復興和民族性有關嗎 趙庸基牧師的講道和台灣牧師講道形式風格之差異是甚麼背景原因 台灣基督教首要改革之前瞻

問題類別: 基督教教義


發問者: 行動者
發問日期: 2010/07/25
目前狀態: 已有人解答
最後回答日期 2010/07/28
本篇資料庫ID 4197
本題關鍵字: 保羅  聖潔  復興  基督  服事  玻璃  象徵  講道 

您尚未登入網站,無法使用本區功能

我要回答
您的答案
參考資料
參考連結
送出

大家的解答:


平安:
>望彌撒主要精神是甚麼

望彌撒,準確地說,是參與彌撒。彌撒(MISSA)是紀念的意思。天主教的彌撒就是參與紀念耶穌降生,傳道,受難,復活,救贖的歷史事件。一般情況下,一個教堂每天至少開一台彌撒,供教徒們參與。但大部分教徒只在每週日參與一次。一個教徒每年至少應參與一次彌撒。
彌撒過程有嚴格的禮儀。每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有具體的要求。彌撒也可以當做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祈禱,是一個人心靈得淨化的最佳方式之一。彌撒音樂,讚美詩歌都是人們獲是心靈治療的良藥。
教會通過這種紀念來不斷加強信徒們的信念。參與彌撒也是信徒們獲得上帝神恩聖寵的一個特殊途徑。

>教堂為何用彩色玻璃有何象徵

受到拜占庭教堂的玻璃摩賽克的啟發,心靈手巧的工匠們用彩色玻璃在整個窗子上鑲嵌一幅幅的圖。這些畫都以《新約》故事為內容,作為“不識字的人的聖經”。但是,它們同樣也經歷著宗教神學和市民文化的爭奪。
  
11世紀時,彩色玻璃窗以藍色為主調,有9種顏色,都是濃重黝暗的。以後,逐漸轉變為以深紅色為主,再轉變為以紫色為主,然後又轉變為更富麗而明亮的色調。到12世紀,玻璃的顏色有21種之多。陽光照耀時,把教堂內部渲染得五彩繽紛,光彩奪目。教士們解釋,這正是上帝居處的景象。長老許傑說,注視物質的美麗能導致“對神的理解”。可以利用塵世的光輝,用貴金屬、寶石、摩賽克、彩色玻璃等的光彩引導信徒接受神的啟示。可是,衝破神學玄秘的迷霧,把彼岸世界搬到可以直接感知的現實中來,正是工匠們的世界觀的特點,更何況較晚的彩色玻璃窗,萬紫千紅閃爍,分明洋溢著歡樂的情緒。
  
>當今的美國很多人認為已失去基督教立國的精神

這是一個事實,確實很多的美國人開始信仰其他的宗教
並且認為基督信仰不過就是一個規範正當行為的宗教
但,也仍然有很多的美國人,持守著這樣的信仰

這樣的現象,不僅是在美國
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這樣的
重點是,知道了這樣的現象後,我們的行動是什麼?

>台灣民俗宗教為何興盛

不可否認,很多民俗宗教的內容,已經成為台灣百姓生活的一部份了
例如,看黃曆算日子、遇到不好的事情,去廟裡拜拜求平安
親人若是意外過世,需要招他的魂魄回家
而請師父助念,更是被認定可以幫助往生者能夠到極樂世界

人們求的,是一個心裡的平靜
而如何才能得到平靜
一般人所依循的,就是老一輩的經驗談
因此,民俗宗教在台灣興盛,不是奇事
同樣的,知道了這樣的現象後,我們的行動是什麼?

>韓國基督教的復興和民族性有關嗎

我不覺得這兩者有相關
但韓國教會的復興,重要的原因,是一群弟兄姊妹願意用膝蓋服事神
也就是,願意花時間為國家禱告
同時,積極傳福音而來的!

至於民族性
其實,韓國人自我民族性強
這一點,是跟聖經的道理有些違背的!

>趙庸基牧師的講道和台灣牧師講道形式風格之差異是甚麼背景原因

每個牧者的講道形式與風格
本就不相同
有可能是個性的問題
也有可能是為了因應信徒的需要
抑或,在神學院裡被教導的觀念
這些,都會影響一個牧者的講道風格

>台灣基督教首要改革之前瞻
我個人認為,如同瓦歷斯所分享的
回歸聖經,這是最重要的
不再追求一些次要的福份
而是以追隨耶穌基督為最寶貴
認真在神的話語上扎根
如此,復興必然來到!

上帝祝福您!

參考資料:

參考連結: http://

好回答

92


內容檢舉
發表人:
回答日期 : 2010/07/28

網友評論:

發表評論或留言:



瓦歷斯 說: 無論是哪一種,都必須服在聖經的權柄之下,歸回聖經才是所有基督教應當注重的地方,這也是新教改教的精神,可惜的是現在教會越來越受世俗化影響,越來越不注重從改教以後偉大的屬靈的傳統和神學,以為創新可以與世界接軌,卻不知很多東西是慢慢把基督的榮耀從中心挪移到別邊!!

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 對歸正福音運動如此地沒有興趣、沒有感到需要迫切地為這件事情做出回應!!

2010/07/27

說: 您的問題一次都問很多
建議下次可以分次提問,也讓回應者與讀者可以更加的清楚

2010/07/27

行動者 說: 感謝不願其煩的說明 受惠良多 行動者
201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