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 靠行為稱義的現象?
使徒保羅對抨擊者如何抗辯
現今的教會中是否靠行為稱義的現象?
問題類別: 基督教教義
|
發問者: mei li
發問日期: 2009/11/18
目前狀態: 已有人解答
最後回答日期 2010/04/08
本篇資料庫ID 3634
本題關鍵字:
得救
受洗
保羅
教會
行為
心靈
稱義
|
大家的解答:
![](best.png)
靠行為稱義」是世上多數宗教及個人,在追求更高心靈及行為境界的普遍做法。
以色列人遵行律法,也是想依靠行律法稱義,連身為法利賽人背景的保羅在信主得救之前也是如此行。(羅馬書第9~12章)
保羅在信主得救後,經過許多年日,曾與巴拿巴等人同工,並且自己從神得著極大的啟示和教導。(加拉太書1~2章;哥林多後書第12章)
在保羅的教導中對於「靠行為稱義」這方面的答辯很多。
保羅提到有二樣的人
有一種人,放緃自己享受罪中之樂。這等人既不敬畏神也不感謝神,因此思想漸漸變成虛妄,心地因無知而昏暗。(羅馬書第1~2章)
另有一種人,想要找尋人生的意義,也不斷要求及鞭策自己,但是因常陷入心靈與情慾的交戰中(聖經說是:眼目的情欲、肉體的情欲及今生的驕傲)而痛苦不已。保羅在羅馬書第七章中,以自己為例子,談到其中的爭扎及無力和痛苦。
現在將保羅對於「靠行為稱義」的答辯列出:(羅馬書第1~8章)
→ 肉體軟弱。行不出善(持續不中斷),而且還常犯罪(行為及思想)。
→ 知罪。(良知罪惡感及掙扎)。
→ 定罪。(因行為多有罪惡污穢,在神眼中看為不義,依行為被定罪。)
→ 死。(普世之中,没有一人能行為完全而不犯罪,因此與聖潔的神永遠隔離。)
→ 按行為審判。(最末了,所有没有相信並接受耶穌基督寶血洗淨而「因信稱義」的人,都要依卌中所記錄,按個人的行為接受神的審判。
★現今正統教會並没有「靠行為稱義」的教導與現象。
只有在少數基督教的極端和異端教派,會在唯獨能靠著得救的『因信稱義』之外,另硬性加上其它得救條件,如領聖餐、面朝下受洗禮、彼此洗腳、說方言、守安息日...。這都是不合聖經教導,不是聖經真理,須謹慎防備。
註:領聖餐、受洗、洗腳、方言、安息日,都有屬靈意義和目的及功用。但是與「重生得救」無關。
參考資料:
參考連結: http://
|
|
發表人: 荷西
回答日期 : 2009/11/21
|
|
![](best.png)
平安!
您的問題,感覺好像作業唷
因為,一般人問問題,應該不會有這類的用語
保羅對此的抨擊
荷西弟兄已經舉了許多的例子
我這裡舉另一段經文做例子
就是在加拉太書裡
保羅何以要寫加拉太書呢?
------------------
在保羅第二次旅行至加拉太南部之後,與第三次旅行至希利尼之前,這其間有熱心於摩西律法,自稱是基督徒的猶太主義者(Judaizers)來到小亞細亞各教會,從三方面攻擊保羅的教訓:
(一)他們詆譭保羅,質疑他的使徒職分。
(二)他們認為外邦人須受割禮,使自己猶太化之後,方能得救。
(三)他們反對保羅只講恩典不講律法,他們強調在恩典之外也須注重行為,鼓吹基督徒遵守猶太的禮儀和規條。
這些教會對真道的認識淺薄,竟採納猶太主義者的說法,以為須奉行割禮,遵守摩西一切的律法,方有得救之望。
保羅第三次旅行至希利尼時,有人把猶太主義者怎樣巧施煽惑,加拉太眾教會信徒怎樣猶疑不定的消息告訴他。保羅乃作書引導並勸勉他們,使之棄謬歸真。這書便是《加拉太書》。
--------------------------------
在這卷書裡,會非常清楚的看見保羅為靠行為稱義的抨擊
--我們已經說了,現在又說,若有人傳福音給你們,與你們所領受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 --加一9
--既知道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連我們也信了基督耶穌,使我們因信基督稱義,不因行律法稱義;因為凡有血氣的,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 --加二16
--我只要問你們這一件:你們受了聖靈,是因行律法呢﹖是因聽信福音呢﹖你們既靠聖靈入門,如今還靠肉身成全嗎﹖你們是這樣的無知嗎﹖你們受苦如此之多,都是徒然的嗎﹖難道果真是徒然的嗎﹖那賜給你們聖靈,又在你們中間行異能的,是因你們行律法呢﹖是因你們聽信福音呢﹖--加三2-5
--凡以行律法為本的,都是被咒詛的;因為經上記著:凡不常照律法書上所記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詛。沒有一個人靠著律法在神面前稱義,這是明顯的;因為經上說,義人必因信得生。--加三10-11
--你們這要靠律法稱義的,是與基督隔絕,從恩典中墜落了。--加五4
--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 --加六14
至於您的第二個問題
其實,這是一些教會肢體覺得有些為難之處
就像我之前回應您,關於律法與福音的關係一樣
請參考
http://www.taiwanbible.com/index.jsp?page=wiki/view.jsp?QID=3621
節錄一小段如下
會讓人感到迷惘的,是因為夾在這兩者(律法與福音)中間的,所謂的灰色地帶
如果知道律法的規範自己做不到,也不能靠著稱義,那,我幹嘛這麼講究律法呢?
--我何必守十一呢?反正,神都會悅納我少少的,甘心樂意的奉獻
--我何必守主日呢?反正,神有恩典,知道我工作的忙碌與軟弱
--我何必花時間靈修呢?我何必遵循那些舊有的律法規範呢?
教會要不要教導人守十一?
教會要不要教人守主日?
教會要不要教人花時間靈修,甚至禁食禱告,傳福音?
要!但,這些不是基督徒用來稱義的行為,而是因信稱義的自然結果
若能清楚的分辨,就不會有這樣的疑惑了
至於荷西弟兄所提的,部分是一些教會很看重的偏差教導
最常見的,就是說方言才表示聖靈充滿,或是得救的憑據
這,是很不正確的
上帝祝福您!
參考資料:
參考連結: http://
|
|
發表人: 楓
回答日期 : 2009/11/22
|
|
![](best.png)
有弟兄說:「聖經的確有提到靠行為稱義」。
那應該是基於雅各書這卷書,才有這種想法,對吧?
至於認為雅各書內容是在講「靠行為稱義」,
那是誤解了雅各寫「雅各書」的目的及含意。
這麼重要的真理,如果還有基督徒對此問題仍有困惑,
實在就有必要,把這個聖經真理闡述的更清楚
之前上面的解答是大綱式的回答,所以列章不舉節,且單從「羅馬書」看此問題。
而楓傳道舉的「加拉太書」,也是保羅談到此問題的重要書卷,目的在護衛信仰、為真理辯護。而所列出「加拉太書」的幾節經文,己能清楚反駁了「靠行為稱義」的說法。
首先
『因信稱義』是保羅的真理核心
雖然保羅也提到其它真理
如「復活」、「主再來」、「基督徒生活」、「聖靈恩賜」、「教會中的聖職」...
但是如果没有『因信稱義』,就没有人能得救
縱使其它真理再美好,那也跟滅亡的人没有關係也没有意義。
現在
來談會引起「聖經的確有提到靠行為稱義」爭論和誤解的「雅各書」
寫「雅各書」的雅各及寫「猶大書」的猶大都是耶穌的弟弟。
聖經提到耶穌的兄弟是不相信耶穌的。
耶穌從死裡復活後向許多人顯現,耶穌的弟弟們是在那時候才信的。
之後雅各在教會中活躍,甚至和彼得一起被稱為「教會的柱石」。
而另有一位雅各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他已殉道,是使徒中第一位殉道者。
認為雅各書內容是在講「靠行為稱義」,
那是誤解了雅各寫「雅各書」的目的。
【雅各書】
新約聖經第一卷寫成的書卷 –主後40-50年之間完成。
「背景」- 五旬節聖靈澆灌之後,彼得、約翰等使徒大有能力的講道及行了許多神蹟奇事,一時間,教會增加了大量信徒,並且還在不斷興旺增長。
「目的」- 教會人數眾多摻雜,極須管理和教導。(參 使徒行傳)
「雅各書的教義重點」- (這很重要 )
→ 在於教導個人「信主之後」的行為。
雅各勸勉初入教的信徒,要活出與所信的「道」,相吻合的行為準則與生活態度。
雅各書的內容淺顯易懂,會起引誤會,是因為有人搞混了,以為雅各是在談信主「前」的行為,以為是在說,要行出好行為才能得救。
其實雅各說的是,一個人信耶穌「後」應該有行為,唯有行出真實的好行為出來,才能顯明與証明這個人是真實相信,並已重生得救。
鄭重強調
人唯有相信耶穌並藉著耶穌寶血「因信稱義」才能得救。
我們無法靠行為稱義,行為在得救上毫無功效。
而「雅各書」是在說,信主後,基徒督徒應該有好行為,與悔改的心相稱。
這樣的真理,耶穌及使徒們多有教導。
→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馬太福音 5:16
→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馬太福音 7:18
→ 「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馬太福音 7:20
→ 「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的多知道神」--歌羅西書 1:10
如果能明白雅各在說的是「信主後」的行為,就不會再有「靠行為稱義」的誤解了。
不妨現在就打開『雅各書』閱讀,相信會有一番不同的領受。
參考資料:
參考連結: http://
|
|
發表人: 荷西
回答日期 : 2009/11/22
|
|
![](best.png)
您好:
簡單的說 , 未信主的人要 因信稱義 -->先得救 (羅馬書)
已信主的人要 因行為稱義 --->得獎賞(與主同王) (雅各書)
參考資料:
參考連結: http://
|
|
發表人: wellylu
回答日期 : 2010/04/08
|
|
網友評論:
發表評論或留言:
|
楓 說: 如果這些問題,真的是您聖經班的作業
那兩次提問,也就夠了,應該有些方向了
好不好試著用自己的領受去回答
會比較有收穫喔!
2009/11/22
|
瓦歷斯 說: 目前普遍教會的確不提倡靠行為稱義,聖經的確有提到靠行為稱義,但是行為稱義依然在因信稱義的架構下彼此調和,我個人覺得是我自己目前行為的爭札,雖然我們都承認因信稱義,但是在信仰的路上,當我們軟弱掙扎的時候,常常都會用自己的行為來檢視自己,甚至感覺到自己不應該被稱義,常常軟弱到上帝不愛我,所以在這樣的哀傷中想要尋求靠自己而做的努力,但是最後還是功虧一潰。
2009/11/22
|
Calm 說: 認真的基督徒, 其實坦白說, 幾乎看自己永遠都不配得神的恩惠, 因為認識神恩之大, 所以知道自己的小. 即便有神的應許知道會得到, 但仍然是帶著萬分感恩的心去領受. 沒人能做到完美, 但神也要求人要竭力去接近完美. 瓦歷斯, 會認真自我省思己身行為的人, 我覺得已經很不錯了, 從經驗記取教訓後, 就忘記背後, 努力面前的, 繼續精進吧.
2010/04/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