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 誰是法利賽人與經學士?
請問以下的不同身份別?
1.法利賽人.
2.撒都該人.
3.撒馬利亞人.
4.經學士.
補充發言: 4.經學士是台語版,華語應該是文士,請敬愛的兄弟姊妹幫忙解惑.謝謝!平安!
問題類別: 聖經新舊約
|
發問者: Harrison
發問日期: 2009/06/08
目前狀態: 已有人解答
最後回答日期 2009/06/10
本篇資料庫ID 3183
本題關鍵字:
撒都該
馬利亞
利亞
法利賽人
撒都該人
身分
|
大家的解答:
平安!
>1.法利賽人
法利賽人(Φαρισαῖοσ;希伯來文:פְּרוּשׁין;Pharisees),又譯法利塞人,是第二聖殿時期 (前536年–70年)的一個政黨、社會運動和猶太人中間的思想流派。法利賽人是當時猶太教的四大派別之一,另外三大派別為撒都該人(Sadducess)、艾塞尼人(Essenes)和奮銳黨(Zealots)。
「法利賽」這個名詞源於希伯來語的“פרושים”(prushim;字根:פרוש parush),意思是「分離」,指一些為保持純潔而與俗世保持距離的人,與撒都該人追求俗世的權力及物慾相對。法利賽人大約在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的時候就已出現;到第二聖殿被毀以後,法利賽教派重新建立為拉比猶太教── 並成為了日後傳統猶太教的典範、今日猶太教所有教派的根本。在某程度上,強調「以《聖經》為根本」的迦來特派亦是建基於法利賽教派的思想之上。
在新約裡有一個很重要的二元對立面,就是律法與愛。在《新約全書》裡,法利賽人被表達為一些執迷於人定的規條(特別是有關潔淨的規條,例如:怎樣洗手),但耶穌卻不斷強調上帝的愛;法利賽人對罪人輕藐,但耶穌卻去尋找他們。
>2.撒都該人.
撒都該人(Sadducees),又譯撒杜塞人,是古時猶太教一個以祭司長為中心的教派,形成於西元前2世紀、消失於1世紀以後的某個時候。與對手法利賽人據說產生於同一時期,但作為拉比猶太教的晚期形式倖存下來。西元70年羅馬軍隊摧毀耶路撒冷,之後撒都該人便不見與史冊上。撒都該人是當時猶太教的四大派別之一,另外三大派別為法利賽人(Pharisees)、艾塞尼人(Essenes)和奮銳黨(Zealots)。撒都該人只承認聖經的前五卷,在教內是保守派。因而不同於法利賽人,他們不相信靈魂的不滅;肉身的復活;天使以及神靈的存在,藐視口傳法律。這樣而來就和法利賽人形成鮮明的對比,法利賽人對口傳法律相當敬崇,認為是摩西法律書的一部分,也就是這樣對於啟示的理解不同,使得他們在歷史上相互斥責。再則對於羅馬人撒都該人比較妥協,便引起了人們的憎恨。由於他們主張保持現狀,唯懼基督教興,故曾經參與審判處死耶穌事件。
「撒都該人」這個名字源於希伯來語tsedduqim,意思是跟隨大祭司撒都該(Zadok)教導的人。撒都該是在所羅門聖殿膏立所羅門王的大祭師,但現時有關他的其他記載很少被保存下來。直到現在,我們對這個團體的認識,就只有他們與耶路撒冷聖殿的領導相關,而這些內容,都源於約瑟福斯的猶太歷史記載。
>3.撒馬利亞人.
撒馬利亞人的整全概念最高見於聖經新約的福音書中,是一個按地域而來的信仰派系,但當中的「撒馬利亞」,並非聖經舊約的撒馬利亞城,而是指耶穌年代羅馬政府管理的撒馬利亞省. 撒馬利亞人自稱是北國以色列國的後裔,保存有摩西律法的教導,並以基利心山為他們信仰的敬拜中心.但以色列人並不會接納他們同為猶太人後裔,以色列的歷史學家約瑟夫表示他們是北國以色列滅亡時,亞述把外族移居入以色列地,和留下來以色列人所生的後裔.按聖經列王記下17:24-41,亞述在以色列地移入新居民後,曾差遣以色列的祭司教導他們宗教禮儀.但當時以色列的宗教已非常混亂(這也是聖經記載他們亡國的主要原因),加上撒馬利亞人接受教導後,又混合了外族人自己的神祇及宗教崇拜.故此,他們一直不為後來巴比倫回歸的以色列人(主要來自南國猶大國)所接納,只視為一個污穢的旁支,在隨後以色列的歷史上,並沒有一正確的身份.
舊約時期的撒馬利亞人
與南國猶大國不同,北部以色列人比較少的受到宗教的約束。他們受到鄰近的兄弟民族,如:摩押人、以東人的影響,有部份轉而崇拜他們的偶像,並與異族通婚,而為南國的猶大人所不認同。另外,他們雖然是兄弟,但因為數百年的分裂、竟爭、甚至戰爭,早已變成了仇敵。因此在正統的猶太人看來,撒馬利亞人是含有貶義的名稱。
新約時期的撒馬利亞人
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明顯存有很深的敵意。後來《密西拿》甚至加上一條律例,禁止猶太婦女協助非猶太婦女接生,因為這樣做就等於有分把多一個外邦人帶進世界。
無論在宗教上還是在血緣上,撒馬利亞人都比一般外邦人與猶太人接近。不過,他們也一樣受到排擠。使徒約翰寫道:「猶太人跟撒馬利亞人沒有來往。」(約翰福音4:9)事實上,《塔木德》有這樣一個主張:「撒馬利亞人的餅,比豬肉還不潔。」有些猶太人更用「撒馬利亞人」一詞來表達蔑視和非難的意思。
對猶太人來説,愛撒馬利亞人如同愛自己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但把這樣的愛伸展到沒有受割禮的外邦人身上, 就甚至更困難了,因為和撒馬利亞人比較,外邦人與猶太人的共通之處甚至更少。論到猶太人對外邦人的看法, 《國際標準聖經百科全書》[4]説:「在新約時代,我們見到最極端的反感、鄙夷和仇視的事例。他們[外邦人]被視為不潔,與他們之間有任何交誼都被視為不法。他們乃是上帝和上帝子民的仇敵,除非他們歸信,否則就不配認識上帝。但即使這樣,歸信的外邦人也無法像在古代的日子一般完全受猶太人所接納。猶太人不可向他們提出勸告。外邦人如果問及上帝的事,就會受到咒詛。」
因上述原因,撒馬利亞人作為以色列人的地位受到了疑問。耶穌基督通過新約聖經?的「好撒馬利亞人」寓言、「撒馬利亞打水婦人」的故事,以及「復活後的談話」,表示耶穌在對待民族問題上公正無偏見的看法。通過這些例子可以體現出聖經新約在傳講福音工作上的指導思想:向所有國族、民族、部族、語言傳講。這也正是公元一世紀基督教信仰在小亞細亞和希臘地區快速傳播的重要原因。這與使徒行傳使徒彼得的看到的異像以及大批的非猶太人歸信也是協調一致的。
現代的撒馬利亞人
現時撒馬利亞人的後裔在世上僅於700多人:他們散居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或說現代希伯來語或阿拉伯語,但進行宗教活動時依然會說古希伯來語或古亞蘭語。他們認為他們的宗教比猶太人所信奉的聖殿猶太教更古老,所以保存了更多原始猶太教的特色。他們認為猶太人所信奉的聖殿猶太教是一種世俗化了的宗教。
>4.經學士
聖經沒有出現這個名詞
有教法師、文士
不知您要問的是哪一個呢?
上帝祝福您!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參考連結: http://
|
|
發表人: 楓
回答日期 : 2009/06/08
|
|
平安!
文士(SCRIBES)(HB:saw-far;GK:grammateis, nomikoi 〔意即律法師〕 及 nomodidaskaloi 〔意即教法師〕)
文士是研究摩西律法(妥拉)的專家。最初,這行業由祭司專任,以斯拉便兼任祭司和文士(尼八9),可見兩者並未分工。文士的首要任務,就是專心研讀〔摩西律法〕(傳道經卅八24),他們的興起,可能是在猶太人被擄後。從代上二55看來,他們組成家族或者工會;在便西拉(Ben-Sira,主前第二世紀初)之時,他們尚未成為政治上的一個黨派,但在安提阿古伊皮法尼(Antiochus Epiphanes)的苛政下,遂演變為政黨。在羅馬帝國後期,羅馬有文士出現,而在主後第五及第六世紀,巴比倫地也有文士。有關個別文士的詳細資料,是直到主後70年左右才見到的。文士的影響力,主要集中在猶太地,這情形持續到主後70年,但在加利利(路五17)以及僑居外地的猶太社?中,也可見到文士存在。
文士始創會堂的崇拜。部分文士為公會成員(太十六21,廿六3)。在主後70年之後,文士的地位更形重要,他們把口頭相傳的律法用文字記錄下來,又忠心地把希伯來經書留傳給下代。文士期待學生尊敬他們過於尊敬自己的父母(Aboth 4. 12)。
文士的職責有三:
1. 保存律法。文士專職研究律法和捍衛律法,特別是在祭司腐敗的希臘時期。他們致力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摩西律法,產生了許多不成文的法律判決;他們加以傳授,更聲稱這些口傳律法比成文律法更為重要(可七5起)。他們的作為,很容易把宗教變成徒有外表的形式主義。
2. 傳授律法。文士招聚學生,教授律法,並且要求學生全部記下,再一字不易地傳授他人。他們在聖殿?講學(路二46;約十八20),按理應為義務性質(正如拉比撒督 [Zadok]、希列 [Hillel] 等人的做法),但實際上可能受薪(太十10;林前九3-18:保羅論及自己的權利),甚至利用自己的崇高地位謀利(可十二40;路廿47)。
3. 文士統稱「律法師」及「教法師」,因為他們在公會中任審判官,獲賦予執行律法之權(參:太廿二35;可十四43、53;路廿二66;徒四5;約瑟夫 [Josephus],Ant. 18. 16-17)。「律法師」跟「文士」同義,故此這兩個詞在新約中不會連在一起。文士在公會的職分並無薪酬,假如他們家無恆產,就必須另辟謀生途徑。
要追溯文士黨派的起源,可參考舊約的次經和偽經。另外,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但以理書、歷代志上下,以及以斯帖記,均顯示這個運動初期的一些情況。至於約瑟夫及新約所講的文士,則是已經發展到較後期的情況了。約翰福音完全沒有提到文士。文士主要屬法利賽人一黨,但以群體來說,二者是不相同的。他們對復活這個問題,跟保羅立場相同,而有別於撒都該人(徒廿三9)。他們跟基督耶穌有衝突,主要因為祂以權柄教訓人(太七28-29),並且唾棄他們所鼓勵的形式主義。他們迫害彼得和約翰(徒四5),也有分導致司提反殉道(徒六12)。不過,雖然大部分文士都反對基督(太廿一15),但也有相信祂的文士(太八19)。
上帝祝福您!
參考資料: 聖經詞彙
參考連結: http://
|
|
發表人: 楓
回答日期 : 2009/06/10
|
|
網友評論:
發表評論或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