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請簡述基督教各教派
請問基督教有甚麼教派?
其大概宗旨是甚麼?
如甚麼是基要派, 甚麼是靈恩派等等...
謝謝
問題類別: 教會、基督教機構
發問者: Lancashire
發問日期: 2008/03/15
目前狀態: 已有人解答
最後回答日期 2008/03/15
本篇資料庫ID 1321
本題關鍵字:
靈
基督
教派
大家的解答:
平安!!!
基督新教,简称新教,或译为更正教、反对教,也经常被直接称为基督教,是与天主教、东正教并列,为广义上的基督教的三大派别之一。
基督新教是于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新宗派,或其中不断分化出的派系的统称。也称作抗议宗或抗罗宗或誓反宗。词源来自德文的Protestanten。原指1529年神圣罗马帝国举行的帝国议会中的少数反对派,该派诸侯对于会议通过支持天主教压制宗教改革运动各派的决议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后即以其泛称宗教改革各新教派。目前全球约有 5亿 9千万教徒,当中包括北美洲 1亿 7千万,非洲 1亿 6千万,欧洲 1亿 2千万,拉丁美洲 7千万,亚洲 6千万,大洋洲 1千万,约占全球基督徒总数的 27%。
中国的基督新教各教会则因传教方便的原因,自称耶稣教或基督教而不称为新教。一般华人称呼的基督教,常常便是专指基督新教。
历史
产生的背景
15世纪的西欧,封建体制开始瓦解。随着城市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确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王权与教权的斗争中,教会受到了极大的创伤。新兴的中产阶级起而反抗旧有的封建神权统治。也随着文艺复兴所带来的新观念,人们开始怀疑以神为本位的旧思想。人文主义者大胆的揭发教会内部的腐败,这样的矛盾下悄悄的埋下了中世纪封建体制的崩溃以及宗教改革的借口。
教派的形成
新教的抗议精神可以追溯至14世纪的一些宗教改革先行者,英国的威克里夫派以及罗拉德派、波希米亚的胡斯运动和意大利的萨伏那洛拉的信徒。16世纪20年代,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迅速的席卷了整个德国,在瑞士,加尔文的归正运动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宗教改革的影响。 到了16世纪中叶,主要宗派都以可以与旧教抗衡。因着教权与王权的权利争夺,新教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许多民族国家或世俗政权的支持与保护。在宗教战争后,根据随之而签订的合约,如1555年的奥格斯堡和约与1648年的威斯特法伦和约确立的教随国定原则,形成了新教在欧洲的布局,信义宗分布于德国以及北欧诸国;归正宗为德国、瑞士、荷兰以及苏格兰。
16世纪末到17世纪,新教的主要宗派在教会的组织与崇拜仪式上已有基本雏形。对于教义的认定上经过长期的争论也逐渐成为体系。新教的神学家编写了大量的神学著作,但其内容多以繁琐的争辩以及考证为主,失去了改教初期那种富有抗议精神的活力。17世纪中叶,英格兰的清教徒运动要求以加尔文主义改革妥协保守的圣公宗教会,结果把新教运动又推进了一步,产生了脱离圣公宗的新教派,如英格兰的长老会、公理会、浸会、公谊会等等。随着移民美洲,新教也成为美洲宗派的大宗。
神学的发展
18世纪资产阶级在欧洲得到全面胜利,在唯物观冲击影响下﹐新教出现了基督教社会主义、基要主义和自由主义神学等神学思潮。新教内出现的不同运动都衍生不同的派系与教派,其中著名的有灵恩运动、圣洁运动、基督复临运动等。
教导
因信称义
使徒保罗在罗马书3: 23-25说到“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著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简单来说,信徒得以被称为义不是倚靠任何人为的善行或修练,而是源于神主动的恩典和赏赐,使世人因着圣灵奇妙的工作而向神悔改认罪并信靠主耶稣基督。使徒保罗在罗马书5:1-2也说到“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我们又借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
信徒皆祭司
此教导建基于彼得前书2:9“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故此,基督徒可以用耶稣基督的血,在主面前坦然无惧地事奉祂。此教导并非要信徒们轻看全时间被神呼召事奉主的神职人员,或高抬平信徒的地位;相对的是要鼓励所有平信徒,能在所有圣工上积极共同参与,同心合一来敬拜神。
圣经为最高的权威
此新教教导指圣经是上帝所默示,是基督教最高的权威。此教导有别于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教条,他们认为教会传统(例如仪式)在今日基督教的运作也占一席位。
圣礼
即天主教所称的圣事。新教和天主教的圣礼观很不同,一般来说新教只承认洗礼和圣餐礼两者为圣礼。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后初期本来是承认告解礼的,后来他因为发现告解礼不符合圣经之教导而否定了告解。圣餐礼被视为圣礼是因为根据新约圣经中马太福音26: 26-29记载,有关耶稣在最后晚餐中说过的话:“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因为新教一般认为圣经是绝对的权威,所以若圣经有提及的就应该遵行。
组织制度
教政体制
新教一般有三种制度: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一般来说,公理制比较多教会采用。
主教制
主教制是新教中最古老的制度,源自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几乎和天主教的主教制度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主教亦可以结婚。而天主教的主教制则是源自第一世纪初期基督教教会的主教制度,所以可以说主教制是整个基督宗教中历史最悠久的神职人员制度。
现在行主教制的新教教会已经很少。信义宗和卫斯理宗则由各区会自行选择使用主教制还是长老制;在香港和澳门,信义宗和卫斯理宗就选用了长老制。然而,在欧洲,例如瑞典、芬兰、挪威、德国等地,他们则通常采用主教制。
长老制
长老制,或称代议制、议会制,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管理区会的制度。议会内的成员由各分堂选出长老,代表该堂出席会议。顾名思义,长老会就是采用长老制的教会。采用长老制的教会有基督教改革宗长老会、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中华基督长老教会等。
公理制
公理制,又称会众制,源自于神学家慈运理的主张,就是主张堂会独立,堂会的主任牧师为教会内最高的决策者,并由会众决议一切教会的内部事务。很多历史比较新的教会也采用公理制,例如浸信会,公理会,神召会等,以及不少独立教会。一些公理制的教会,在地区上也有一个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和权力的联会,以联系该宗派的和分堂。
公理制有一个缺点,就是常常做成教会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愈来愈少,最后甚至会使一些教会脱离其宗派独立,造成宗派主义以及教会分裂。
政教关系
基督新教各宗派对政教的关系的立场大都不太相同,虽实行政教分离,却普遍没抗拒参与或组织政治活动。
信义宗方面,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时一直也受都德国北部的诸侯支持,所以也比较偏袒他们。 路德一直教导教会需顺服掌权者,因为教会如与政治正面对抗,必招致失败,所以教会要支持政府。可是,这却为信义宗日后的发展种下了祸根。1932年,一些支持纳粹的国家社会主义基督徒成立了称为“纳粹福音基督教”(Evangelical Nazis)的党派。后来,德国信义会在纳粹德军的压力下,组织了一个支持纳粹政权的宗教组织德国基督教。纳粹党更要求全国所有教会加入德国基督教,此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信教会制度预做准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信义会的行为遭到不少德国人指责,因而造成今天信义宗在德国的信徒人数不断下滑。而在纳粹德国时期,国内外的新教团体普遍没有反对战争。而个别反对纳粹德国的基督教人士,就因反对纳粹政权而遭处死。
归正宗方面,约翰·加尔文在宗教改革后一直在民主共和的日内瓦居住,自已也主张教会实行比主教制民主得多的长老制。加尔文强调神权,但又不是完全赞成民主,因为他认为这很容易沦为暴民政治,使社会失去目标和秩序。他认为任何政治制度都必须确保社会能朝向神圣目标进发。所以可以说,他不是完全赞成政教分离。加尔文宗所设计的民主和共和的教会组织形式,要实行民主选举、神权共和。在加尔文的领导下,日内瓦成为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和宗教改革的中心。
至于其他的新教宗派与教派,今天普遍也支持政教分离。提倡政教分离的主张可追溯至再洗礼派,而从归正宗分离出去的浸信会,也反对像圣公会般受政府控制的教会,主张政教分离。因着浸信会在新教的影响力极大,不少独立教会也支持政教分离。另就新教内部的信徒来说,由于政教合一曾在基督教历史上留下血腥记录,故普遍有政教分离的内在意愿。
宗派
由于新教的新兴宗派、小宗派十分繁复,加上教理差异,一些宗派曾被其他宗派视为异端。以下仅列出一些主要的宗派:
* 福音派
o 路德派-信义宗
+ 信义会
+ 福音会
o 加尔文派-归正宗
+ 长老会
+ 归正会,又称改革宗
+ 清教会
o 卫斯理宗
+ 卫理公会
+ 循道公会
o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o 浸信会
o 公理会
o 布道会
o 宣道会
* 灵恩派
o 五旬节会
o 神召会
* 基要派
o 喜乐福音堂
o 平安福音堂
* 其他派别
o 再洗礼派
+ 门诺会
o 贵格会
基督新教基要派,亦有譯作原教旨基督教,是基督教内带有原教旨主义倾向的一个运动,源自美國的基督新教,是对现代主义和自由主義神學的反动,反对对于《聖經》的高等批判,主張以字面理解聖經。
關於這一個派別的構成很複雜。有說他們其實源自18世紀時的清教徒,但很多基要派在拯救论上回避加尔文五点;根據香港聖公會在2005年2月6日發行的《教聲》,這些信徒有不少自稱是靈恩派的信徒。而事實上,在美國基督新教的各個教派,都有人自稱為基要派,或被稱為原教旨主義者。因此,要為這個教派下一個具體的定義,其實很難。
美国华人的新教信徒裡,基要派佔主导地位。在中国大陆基要派的影响亦很大。在异于三自教会的家庭教会,其观点几乎完全受到原教旨主义(基要主义)的影響;三自教会除了一部分神学家的观点以外,很多人的观点亦复如是。
教義特点
有人将各個基要派別共同相信的教義归纳为以下五條:
1. 《聖經》無誤謬性。(Inerrancy of the Bible)
2. 耶穌基督乃由童貞女所生,並具有神性。(The virgin birth and deity of Jesus Christ)
3. “因信稱義”的教義。(the doctrine of Salvation by Faith Alone)
4. 相信耶穌基督的復活。(The bodily resurrection of Jesus Christ)
5. 相信耶穌基督的再臨。(The bodily second coming of Jesus Christ )
另外,基要派在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上受到时代论的前千禧年主义深刻影响,其末世论也是基要主义的重要特征。 對《聖經》無誤謬性上﹐基要派當中的差距也很大﹐例如部份相信字面無謬誤﹐即 literal inerrancy﹐例如堅信創世記第一章所謂六日上帝創造天地﹐真的是六天﹐每天廿四小時﹐而從之引伸是所謂「年轻地球创造论」、「智慧設計論」等與正統科學抗衡的學說。但部份基要派對地球歷史的觀點﹐就傾向主流科學理解的數十億年。
靈恩派,二十世紀初開始的五旬節運動,開始了靈恩派的發展,就真理來說與基督新教一致,但多了許多基督傳統教派所沒有的現象,例如:說方言、醫病神蹟、先知預言。靈恩派現活躍於南非、美國、中南美洲、非洲及歐洲等地。
核心信條
他們一些核心信條和行為包括:
* 相信聖靈並不偏待人,每個人都可以且應當被聖靈充滿、被聖靈掌管。
* 認為被聖靈充滿,與說方言有相關,若人被聖靈充滿,相信不久就會有說方言相關的恩賜。
* 相信神的神蹟並未隨著使徒時代的結束而消失,現今的世代仍有醫病、先知預言存在。
* 每位信徒都有聖靈所賜的恩賜,也就是靠著聖靈行神蹟。
以上是从维基百科取得的资料。
另外,我本身对于灵恩派有些个人的看法。曾经有一段时间常常去找我朋友,之后,参加了他们的灵恩派聚会。发现他们太过于强调圣灵而忽略了基督的救赎。而且,只注意神的慈爱,并忽视神的公义。所提起的都是当我们奉献后或为主做工后,神一定会加倍地赐福给我们。还有其他教义,如:祷告等,都有很大的偏差。
愿神赐福与您!!!
參考資料: 维基百科
參考連結: null
發表人: joshua01804
回答日期 : 2008/03/15
網友評論:
發表評論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