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事奉的三個迷思!(藝文) 寫作」是一種事奉,甚至我們可以說:寫作,是一種改變人類歷史的事奉。 (2009年07月27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寫作」是一種事奉,甚至我們可以說:寫作,是一種改變人類歷史的事奉。《聖經》中所羅門王所寫下的《箴言》、《雅歌》,是寫作事奉;使徒保羅所寫的眾多書信,是寫作事奉;清末來華宣教士李提摩太所留下的許多文字作品,也是寫作事奉。這些人的寫作,改變了人類歷史,造福了近代華人社會。

 講到「寫作事奉」,我覺得許多人有迷思!我不是一個專職的作家,我的工作是在大學醫學院教書,但寫作卻是我這幾年的主要事奉方式,我願意點出三個一般人對「寫作事奉」的迷思,望能讓大家對這個事奉有更多正確的認知:

迷思一:
寫作事奉的成功關鍵在「寫」?
 許多人想投入寫作事奉,會把焦點給全放在「寫」上,把重點全放在:我該如何花更多時間去「寫」?該怎麼「寫」出更多?其實錯了!成為基督徒作家,如何「寫」並不是最難的事。
 我不否認文字功力養成的重要性,但在資訊發達的二十一世紀,上帝也好,讀者也好,他們不只會看一個基督徒作家怎樣「寫」,更會看一個基督徒作家怎樣「活」。是以一個基督徒作家,最難的是有否「文行一致」,否則不可能有影響力。
 我們以華理克牧師為例,華理克的《標竿人生》很有影響力,為什麼?是因為他寫出了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新觀點嗎?倒也未必,主要是他是一位在牧會上很有口碑的好牧者,由這樣一個好牧師所寫出來的話,自然增加了公信力與響應的力道。
 如果今天華理克牧會的口碑相當糟糕,或因人格盲點而常與會友發生不快,甚至牧會到已牧不下去了!之後才開始轉而寫書,就算寫出了一本一模一樣的《標竿人生》,也不會得到迴響,因為他所活出的會是「沒有說服力的生命」,讀者會質疑:「你連你自己的職份(牧會)都做不好了,憑什麼還寫東西來教導我們該怎麼面對自己的職份?」
 還是一句話:讀者不只會看您怎麼「寫」,更會看您怎樣「活」!唯有活出「讓人羨慕的生命」,您的文字才會有說服力!
 讀者如此,上帝更是如此!祂看重一個基督徒作家怎樣「活」,勝過於看重他怎樣「寫」;祂在意一個基督徒作家的內心,勝過於在意他書的銷售量。
 絕不是說「寫」不重要,或不需要被操練,然而,要成為一個成功的基督徒作家,真正最難的功課不在怎樣「寫」,乃在怎樣「活」!這也是每一個想為主寫作的人需要一輩子不斷學習、自省的功課。 {本文僅部份轉載,全文請參閱原始連結}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09年07月27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